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俞艳:执教31年,坚守专业教学的麦田

网友投稿  2019-09-13 08:08:08  互联网


编者按: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表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的决定》,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中等职业学校俞艳等3名浙江中职学校教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在职教领域,他们坚守着怎样的教育初心?背后又有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即日起,本版将聚焦这3名来自中职学校的“全国模范教师”,向读者展现他们的先进事迹。

□ 胡梦甜

初见俞艳,她刚给学生上完实训课,一身工作服还没来得及换下。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额头上沁出一滴滴汗水。一身工作服是她上实训课的必备装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她这样教育自己的学生,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她的手上拿着一张实训记录单,上面详细记下了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

“敬业、求精、坚持”是同事对俞艳共同的评价,这些特质在记者见到俞艳的第一面便展现得淋漓尽致。“真正的工匠‘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也以此要求自己,坚守职教讲台,引领更多的青年教师,培养更多的时代‘弄潮儿’。”她如是说,亦如是做。

执教31年,俞艳从一名电子电工专业的草根教师成长为业界备受同行推崇的专家型名师,拥有中国职教学会中职电工电子研究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多重身份。角色在变,初心从未改变:坚守专业教学的麦田。在俞艳看来,这是她练就教育“基本功”、实现教育理想不敢也不愿放弃的阵地。

一份坚持:深耕课堂,做中职生的筑梦人

工科知识抽象晦涩,初踏上三尺讲台,现实就给了俞艳狠狠一击:课堂上没有求知若渴的眼神,只有一片“低头族”。她发现,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很大程度上缘于“听不懂”“学不会”。

“设备是冷的,课堂是暖的,电子电工专业课要走出沉闷、低效的怪圈,就要真正关注学生的需要,懂得‘投其所好’。”带着这样的思考,俞艳开始打造有趣、有用、有效的课堂。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导入,从生活、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出发,将枯燥乏味的专业理论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于是,在俞艳的课堂上,学生们会一起探讨某个火灾现场的着火原因,会排查某台机床的故障,会比试哪一小组电线板装得既快又好……专业课变身“项目课”,一个个生活化、岗位化、社会化的场景,经过教学化的处理和设计,成为一个个教学任务。她享受这个带着学生共同探索的过程,也欣喜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变化:在“打怪升级”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课堂“抬头率”大大提高。

微笑,是俞艳课堂上的另一个“撒手锏”。在众人眼中,工科教师被贴上了“一板一眼、不苟言笑”的标签。但俞艳却打破了记者对工科教师的固有印象:说话轻声细语,脸上不时露出温柔羞涩的微笑,让人心生温暖。

“学生们每天面对冰冷的电路板,也许一个笑容就可以化解他们的紧张情绪。”俞艳说道,“看见学生在实训中那么认真,哪怕过程中出现错误也舍不得说他们,这时候我就会用微笑与他们交流。”

在俞艳看来,中职生并非没有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他们只是被应试教育挫伤了学习的锐气,因长期受不到关注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在教学中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重新唤起他们学习的自信。

一份追求:且行且思,做教学研究的逐梦人

“有趣、有用、有效”,看似简单的6个字,于俞艳而言,却意味着无止境的追求。为了制作“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MOOC),对MOOC一无所知的她上网查资料、向专家请教,整整一个暑假“泡”在学校钻研。工作之余,一有机会她就各处学习。今年,俞艳还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的裁判。“成为国赛裁判,这也是一种学习,只有紧贴行业动态,才能更好地服务课堂、服务学生。”俞艳说。

在俞艳看来,一线教师也是研究者。“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姿态主动介入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力所能及的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为此,她尝试以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主线,慢慢驱动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学中,俞艳发现,传统教材的课本知识和学生现实生活严重脱节。于是,她萌生了编写电子电工专业校本教材的想法。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中收集到的各种来自生活、生产一线的资料,俞艳完成了第一本校本教材《走近电子电工》的编写。“这本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学生们爱不释手。”俞艳兴奋地说道。

初尝甜头的俞艳有了更大的抱负:让自己编写的教材成为省编教材,甚至国规教材,让更多学生爱上电子电工。梦想一旦发了芽,便一发不可收拾。这之后,俞艳又相继公开出版教材23部。其中,主编的教材《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被全国中职电子电工类专业学校选用;主编的教材《电子元器件与电路基础》《电工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为浙江省课程改革成果教材,被全省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和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选用。

“学习—实践—反思—提炼—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再提炼”的教学习惯,就这样驱动着俞艳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一份使命:甘为人梯,做青年教师的引梦人

2010年,俞艳被评为省特级教师。这份荣誉让她更意识到了身上的责任,她开始将培养青年教师作为己任。“每当我看到青年教师为公开课愁眉苦脸,听到他们为竞赛成绩不佳而互吐苦水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足迹。”俞艳说。

2011年,俞艳特级教师工作室成立。工作室以学校数控、电工、会计、汽修专业骨干教师为培养对象,以“提升教师执教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关键,立足课堂、聚焦教学,在专题培训、论坛研讨、课堂展示、比赛历练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在指导教师的过程中,俞艳努力要求自己扮演好三个角色:学做支持者,善于鼓励;学做伯乐,善于发现;学做引领者,善于给建议。8年多来,团队中走出了省教坛新秀、省技术能手、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工作室成为浙江省首批中职名师及名师工作室建设单位。

2017年,俞艳开设了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工作室辐射的范围更大了。迄今,网络工作室总访问量100多万人次。累计培养学科带头人27名、工作室成员697名,上传资源4900多个、文章6100多篇、名师课堂425个。

说起师父俞艳,数控专业教师高金军满是感激之情。“记得在我工作的第5个年头,当时正在准备浙江省机械专业教学能力说课大赛,俞老师一字一句帮我修改教学设计,前前后后改了有10余次,有几次甚至改到凌晨一两点。”高金军说。那次比赛,高金军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这也是他从教以来拿的第一个省级奖项。

“俞老师是我的师父,更是我的朋友。”从教20年,徒弟范庆丰坦言俞艳对自己的影响很大,“俞老师以自身的榜样行为告诉我们,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其实很简单,就是不断学习、不断突破”。

面对同事的夸赞,俞艳盈盈一笑,淡然地说道:“一群人一起走,才能走得更远。发挥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帮助更多教师,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事。”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8-25/xw_5771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