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在这些校长眼中,育人最要紧的是啥 直击第十四届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

网友投稿  2019-09-27 08:08:08  互联网


□ 黄莉萍

“培养什么样的人”“办什么样的学校”是新时期中小学校长们思考最多的问题。9月19日,2019年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在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举行,来自长三角的校长、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立德树人:新时代的学校实践”展开探讨。

“人生第一教育应该是什么?”“一个人最核心关键的品质有哪些?……论坛现场,来自沪苏浙皖四地的8位“最具影响力”校长,分享了各自学校的实践智慧,更就“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问题展开了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最先开始的教育应是?

“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是关于幸福的教育。”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校长章振乐颇为自豪地说。

在富春七小,学生不但能在劳动中认识农作物,在习俗、古诗、农谚和亲身体验中感受二十四节气,更能在观察、访问、调查、绘画、写作、诗歌创作等活动中经历一次次综合性学习;能拿到创新币的学生,可能来自有着开心农事、田园放歌、爱心分享等的农事劳作课程群,可能来自有着小小农科院、智慧小鲁班、理财小能手等的劳动创意课程群,更可能来自有着生活整理、志愿课程、成长30事等的美好生活课程群;几乎每天1小时,参与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农场劳动和志愿服务劳动的学生们说:“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我们播下的是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种子。”章振乐说。

“红色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底色。”在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管晓蓉的眼中,有着“忠心报祖国、爱心献社会、关心给他人、孝心敬长辈、信心留自己”这“五心教育”为核心的美德课程是学生人生的底色和出发的原点。不仅如此,该校还围绕“恩来”元素开发了“沿着周爷爷足迹前进”课程群,围绕“长征”元素开发了“永远的长征”课程群,围绕“红军”元素开发了“红色寻访”课程群,围绕“国防”元素开发了“国防民防教育”课程群等四大特色课程群,让红色浸润学生心灵。

“贴近自然,感受四季,才能让学生的成长更具生命气息。”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校长何学锋介绍,从2015年起,学校聚焦“自然四季”及其背后联结的中华传统文化,开展了“四季综合活动”的研究与实践。春天里的播种、夏日里的城市、秋天里的落叶、冬天里的节日,都是学生们和自然、社会的独特对话。如去年暑假,全校学生走上街头“寻找”夏日里的城市:有人找“夏日里的餐桌”,高温暴雨的情况下市民们的蔬菜供应如何得到保证是他们所好奇的;有人找“夏日里的气候”,他们想要知道这个频频遭遇台风、大潮的城市,都有哪些防台、防汛的措施……

一个人最核心的品质是?

“温良怀德、慎思明辨是学生安身立命的素养。”在致力于“做有温度的教育”的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校长王屹宇眼中,教育不是耳提面命、喋喋不休,实践的、自主的、开放的教育活动“魅力”才能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激扬生命潜能。因而,铜陵一中重唱校歌(创作于抗战烽火中),让爱国主义厚植学生心中;建立红十字社团,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善良温暖、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支持校报《一中一月》的成长,包容、鼓励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甚至对学校教育进行思考和表达。“人的尊严在于思想。注重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给予学生思考和思想的空间,鼓励和肯定他们的精神创造,才能为创新的中国提供高素质的人才。”王屹宇说。

“一个人最核心关键的品质,一定是学会选择。”身处新高考率先试点的上海市,几年改革实践下来,闵行中学校长何美龙感慨:“教育本质上就是生涯教育,要用好的课程、专业的手段,去唤醒学生的生涯发展意识,让生涯素养成为学生终身的能力。”如今,闵行中学初步形成了心理教师、班主任以及学科教师三个层面全员参与的生涯教育模式;学科教学以生活问题、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导向,引导学生参与更多项目化学习和专题性学习;积极与国内外实践基地、研究机构合作,尽可能丰富学生的生涯体验。“去年,6名学生在海外导师的帮助下在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了论文,灵感正是源于他们在加州伯克利的寒假游学经历。”何美龙认为,学校应引导和激励学生个体对生命意义和价值进行主动思索和探求,寻求自我与环境、社会的契合点,进而实现人生的理想。

“选择力是学生的一种生长力。选择权的落实和选择力的培养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大使命。”同样,身处新高考改革率先试点的两地之一浙江省,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申屠永庆对基础教育变革中的“学校智慧应对”有着自己的见解,“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心,在这个大国大时代,我们要知道基础教育改革本质上就是基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改革,教育要回归本真”。

重构学校课程体系,建立专业学科教室,建立有着生涯发展研究中心、生涯发展创新实验中心、课程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课题化社会实践活动等的生涯发展教育体系……浙大附中的每一项变革都直指学生的人格力、健康力、学习力、创新力和合作力的培养。“千万不要忽视学生的生长需求,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发展潜能。”在实践中,申屠永庆有着很多这样的感慨和惊喜。

立德树人,“难不难,难在哪?”

“立德树人,是检验学校办学实践的唯一标准!”这样的办学标准,得到了在场校长们的高度认可。

“立德树人,难不难,难在哪,阻碍又在哪?”论坛现场,观察专家、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周兴国发出了这样的追问。

“有一天,我收到一封手写信,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写来的。原来,学校的一名三年级学生,就在这位司机的出租车上劝阻自己的爷爷吸烟,孩子的文明行为使他有了受尊重的感觉。”安徽省马鞍山实验小学校长叶传标分享这个故事的同时,也分享了该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志愿者等活动,让家长们渐渐认同,“在家、在校、在社会”都表现优秀的“新三好学生”才是最优秀的学生,“如今,家长们都积极参与到‘帮助美好’‘示范美好’的立德树人工作中来”。

“确实,立德树人的难点是如何落实到行动上,我认为着力点是教师、家长的示范,一起为每一位孩子创造好的环境。”管晓蓉认为,除了倡导完善的社会公德体系,教师们更应通过学习优秀教师事迹等,对照师德规范进行自我评价和提升;保洁员和保安等所有教职工都要参与进来,真正实现全员育人。

“立德树人,特别考验教师的智慧。”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副主任李玉敏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故事:“有孩子不好好午睡,我就买了个枕头送给他,告诉他‘老师觉得这个枕头很好睡,你也来试一下’;有人上课不听,我不强求,告诉他‘可以先干点其他的事情,觉得我的课有意思的话,再来听’……”

“立德树人,更考验管理者的智慧。”闵行区实验小学有一个患有渐冻症的学生,上一、二年级的时候教室都安排在底楼。“但也不能总让这个班级搞特殊化,孤独地在底楼。”于是从三年级开始,这个班级就和整个年级一起,搬到二楼、三楼、四楼。这名学生上下学怎么办?“刚开始,是学校后勤部主任每天抱她上下楼。这位教师不在的时候,后勤部的其他几位教师就会自愿去帮她,然后这个班级的任课教师和学生们也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何学锋开心地分享,“如今这个班级的凝聚力非常强,学生非常团结,乐于合作。”

“立德树人,需要整个基础教育段的改革共振。”申屠永庆认为,如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学校育人模式的变革,不应仅仅局限于高中教育的改革,更希望有来自初中甚至小学的育人模式变革,“我期待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初中就开始实施,初中校长要带领教师真正立足于课堂和学生发展”。在申屠永庆看来,新高考改革一定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在高水平高校录取学生主要通过‘三位一体’或者自主招生方式,义务教育段校长们应该从中得到启发”。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8-25/xw_5787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