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稽山小学 董 海
晚上,孩子跟我说:“今天课堂上,老师很怪。”
我问:“怎么很怪了?”
“老师平时很凶,今天特别温柔,怪怪的。”
“你们在上什么课?”
“今天,我们在阶梯教室上课,来了许多老师。”
“哦。”
我没有再说下去,心里已经知道原因了。
孩子的话,让我想起自己熟悉的一位教师。这位教师以“严厉”著称,平时对学生基本上是冷面孔,呵斥声能传好几间教室,学生们都很怕她。
一次,校公开课上,这位教师一改平时上课时的态度,整堂课满面春风,和声细语,可教学效果就是不理想,课堂气氛始终很沉闷。课后,她一脸苦笑,连连摇头。
我想,平时课堂上不苟言笑的她,今天突然一反常态,学生不吃惊才怪呢。
我意味深长地对她说:“换个班级也许会好些,你的学生对你太熟悉了。”
反观自己,曾经的我,何尝不是这样呢?
家长开放日,为在家长面前展现亲和力和人文关怀,我在学生小组讨论或课堂练习时,走到学生边上,俯身下蹲,悉心指导;在学生精彩回答后,和学生击掌祝贺;学生的表现让我眼前一亮时,我还与学生握手……我尽情地表演着,用着在平时课堂上基本不用的肢体语言。可是,明显看得出,学生很不适应。
有一次,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永正书中的一个案例深深吸引了我。在一次观摩课上,于老师发现学生句子读不通顺。他不急躁,一次又一次地帮助学生,鼓励学生。直读到第八次,这位学生才读得既正确又流利。于老师多有耐心啊。
于是,在一次公开课上,我有意安排一位朗读不好的学生,也一遍又一遍地指导他,鼓励他。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平时我基本上没让这位学生发过言,他一直被我遗忘在角落里,在众目睽睽之下,突然让他朗读课文,他能不紧张吗?读了四次,虽有进步,但不理想。最后,我还是表扬了他:“××同学,今天表现很棒。只要坚持,你的朗读一定会越来越好。”听完我的话,他涨红了脸。当时的我,是那么假,带着一张假面具在上课。如今想起来,自己都觉得羞愧之极。
为追求所谓的完美课堂,公开课上形式主义泛滥,与家常课形成“两张皮”现象。追求完美,无可厚非,但公开课不是作秀课,任何课堂都要以真实性为前提。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如果带上功利性、表演性,教师大搞噱头,使教学变味,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教学质量。
比起家常课,教师肯定更重视公开课,希望给听课的教师和家长留下美好印象。因此,公开课比家常课的教学设计更精巧,教学环节更细腻,教学过程更完美。
但是,公开课也好,家常课也罢,有一样东西始终不能变,那就是教学风气。这种风气来自于教师的教育观,是教师在课堂上言行特征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用朴实真诚的语言,原汁原味地传授知识,才是我们永远要追求的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