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徐丹英
如果你的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粗心大意,你会大吼大叫吗?
如果你的孩子调皮捣蛋,班主任经常“请”家长到学校,你会生气吗?
如果你的孩子和隔壁班女生谈恋爱,你会严厉批评他吗?
9月21日,一场以“管好情绪,不焦不躁做父母”为主题的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情商课开讲,主讲嘉宾为心理专家胡慎之,有近500人聆听了这堂课。据悉,本次活动由杭州市建兰中学家长学校携手“开课啦”共同举办,超2000人同步收看微信直播。
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后,有些家长会发现孩子变了:顶嘴,早恋,不听话,喜欢打游戏……父母掏心掏肺说一通,孩子却装作没听见;无奈之下,只能启动吼叫模式,结果往往越弄越糟。甚至有家长诉苦:“我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劳心劳力,可常常问题没有解决,亲子关系还越发紧张了,弄得我经常情绪崩溃。”
“我也不想对孩子大吼大叫,但当时就特别生气,没法控制。”一位妈妈这样说道。这也许是不少家长的真实写照。
那么,家长为什么情绪易失控呢?
胡慎之从分析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的权力、依赖、取悦三种关系模式入手,指出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边界,没有把握孩子的心理,很多时候处于焦虑愤怒的状态,一旦孩子出现与自己的意见相左时,就觉得自己的权力被挑战,有的父母甚至要打骂孩子。
不少父母用“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鞭策自己,想成为完美的父母。可事实上大多数父母都是普通人,做不到完美,越想做完美父母就越会有焦虑感。于是,对孩子严厉的要求很可能会转化为对自己深深的失望。
我们总是觉得,孩子需要依赖父母,但事实上,家长对孩子的依赖感也是非常强的,常常要取悦孩子,小心翼翼地照顾,把孩子当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失控时,该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呢?
胡慎之建议,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情绪反应模式,切断反应链条;其次,在解决青春期孩子的问题时,千万不要孤军奋战,要学会寻找支持资源,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最后,还要学会信任孩子,对孩子的错误延时反应。
有一位家长说,受原生家庭影响,从小被父亲“棍棒教育”,因此在自己成为父亲教育孩子时,也延续了上一代的方法,希望“棍棒底下出孝子”。
胡慎之以自己与孩子的亲子经历为引,建议这位父亲在情绪快要爆炸的时候,有效运用同理心解决问题,设想自己退回到还是个无助的孩子的时候,那时的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应该是安慰、支持和理解。
家长们还提出了一大堆“令人抓狂”的问题,比如孩子有多年的拖延症怎么解决?孩子习惯性拒绝合作怎么办?胡慎之以自己类似的成长经历,分享观点,一一解答,拉近了和家长之间的距离。他还额外分享了自己与孩子的“约法三章”:第一,要尊重别人和自己;第二,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第三,不要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