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王剑波: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项海刚: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任宏亮:绍兴市柯桥区教育体育局党工委书记、局长
张向前:长兴县教育局局长
黄小利:江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专职副秘书长
主持人
言 宏
主持人: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碰到的最主要问题,乡村小规模学校较为薄弱,而城镇大校额、大班额现象比较突出。县域层面如何科学布局?如何补齐短板,做好县域教育提档升级工作?
王剑波:县域层面要着力做好四件事: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布局;二是扩大教育资源供给,着力增量提质;三是打造乡村“小而优”学校,着力城乡均等;四是整治民办新居民子女学校,着力规范提升。比如温州强化了重点发展片区(人口集聚区)教育设施规划刚性落地,培育300所“新优质学校”,实施初中全面提升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行动,组建城区十大教育集团,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现象。
张向前:最关键是要做好城乡教育科学布局,硬件投入向农村倾斜并加大农村教育软件建设工作。农村学校在校舍建设、图书配置、实验配置、教育技术等硬件建设方面均应与城市学校保持一致,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通过组织集团化办学或者建立学校教学共同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城区优质名校与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的扶助全覆盖,全面优化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能力。
任宏亮:区域要切实强化顶层设计,重视区域教育规划。认真测算,科学预判,根据城市发展新情况,制订教育布局规划,重新调整义务教育网点设置,增加义务教育资源容量。目前绍兴市柯桥区启动了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工程项目,以大幅度提升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破解城区学校教育资源紧张、部分学校大校额问题,有效控制班级学生规模。
黄小利:要把教育作为“第一城市内涵”“第一营商环境”“第一民生工程”来打造。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教育建设项目。2018~2019年,江山建成投用上余初级中学等14个新建项目,新增学位1万个,彻底消除了大班额问题。
主持人:师资问题是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县域在师资队伍保障方面应该有何作为?
项海刚:以“保基本、重绩效、育人才”为理念,想方设法通过绩效奖励和人才激励的方法,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区县政府应投入财政资金用于教师队伍专项奖励;教育发展基金也应对教师进行奖励,并实现逐年递增。目前,杭州市上城区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从2017年度的11.95万元提升至2018年度的15.10万元,奖励性补贴从2018年的4.8万元提升至2019年的6万元。上城区人民政府已承诺将进一步提高教师绩效奖励幅度,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
张向前:应该优先保障农村教师待遇。在通过农村教师任教津贴、特岗津贴、交通补贴等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的基础上,所有乡镇均应成立“教育基金会”,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吸引县城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学交流和任教,使农村中小学留得住、引得进名优教师,切实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水平。
黄小利:保障教师待遇,需要点线面结合。点(学校)上注重人才激励幸福暖心留住教师,线(各乡镇)上倾情着力提高区域吸引力,面(市政府)上注重教师待遇提升。实施高水平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与公务员普遍发放奖励性补贴政策,同步、同时、同幅度考虑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的长效机制。
主持人:有些地方,重金投入打造所谓优质学校,造成了新的不平衡,引起很多非议。可见,县域保障资源公平配置极为重要,对此,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王剑波: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抓规划,通过智能系统提升规划水平;抓考核,突出重点推动财政加大投入;抓标准,健全机制保障经费支出。如温州自主开发了温州市教育设施规划建设决策辅助系统,进一步提升规划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精准化,实现学校布点与新区开发、“城中村”改造等工作同步协调、同频共振。有效解决了教育资源稀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老大难”问题。温州还将“财政教育投入短板指标”纳入市政府对县级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
张向前:应该多措并举,确保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做好经费保障一体化、装备保障一体化、校区保障一体化、编制配备一体化等工作。
项海刚:要抓好师资配置、学校建设、硬件配备三件事,着力做好科学核定各校教师编制、搭建教师多维发展平台等工作。上城区形成了“五阶段、四梯队、多维度”的教师培养机制,在相对薄弱的学校异校设置26个“省特级教师工作室”、31个“名师工作坊”和10个班主任工作室,让每一个上城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快区管校聘改革实施,努力完善编制管理机制、保障学校办学自主权。
黄小利:要抓好多重投入,坚持教育始终优先发展;抓实三项改革,充分激发教师活力。具体来说,要舍得土地项目投入,让学校最美丽;舍得信息化投入,让学校最先进;舍得安保投入,让学校最安全。
主持人:督导评估是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的重要手段,但有的区域对督导工作并不重视。如何通过督导评估,推动解决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王剑波:主要应做好制定方案分解任务、对标补短精准发力、完善机制强化督查等三件事。明确创建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任务逐项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如对照指标要求,排摸每一所学校的各项指标达标情况,摸清当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精准寻找差距。建立义务教育学校达到优质均衡目标整改清单和县级政府达到优质均衡目标整改清单,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建立倒逼机制,“一校一策”落实整改,确保在既定时限内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目标。建立政府统筹协调,教育局牵头实施,部门和乡镇(街道)联动、媒体积极宣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联创共建机制。
张向前:要推动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职能,强化督导机构职责,扩大督导覆盖范围,助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分类别对全县学校进行发展性评价,对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重点督导,对特色品牌学校创建进行督导评估。
项海刚:优质均衡评估是终结性成果,而优质均衡发展是持续性过程。应以“督导评估”为契机,统一认识,切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以“评估指标”为准绳,科学评价,实时监控优质均衡发展现状;以“成功创建”为目标,定向整改,积极破解优质均衡发展难题。
主持人:各位对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未来有什么思考和建议?
王剑波:应强化办学资源的均衡配置、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促进县域校长、教师交流,实施乡村教师“绿色耕耘”培养行动,通过行政推动或公益计划,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高待遇补助标准,使乡村教师能够进得去、留得住、安心从教。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进一步深化乡村“小而优”学校培育和初中学校全面提升工程。通过空间环境改造、教育教学变革和师资队伍优化三条路径,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统筹谋划、分类指导,推进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等集团化联盟办学形式,持续组建紧密型、协作型、帮扶型等教育集团,打造更多“新优质学校”,缩小城乡学校峰谷差距。
任宏亮:在原有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联盟、紧密型教育联盟和教育集团的基础上,以“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市+农村”“一个法人、多个校区”为模式,建立涵盖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共同体。人、财、物全打通,开展同步课堂,共享优质师资,实现教育共同体内学校办学理念、教研业务、师资调配、教育装备、考核评价等标准化一体化管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形成全域优质均衡发展的“柯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