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调查研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和办学特点,按照一体化建设、网格化推进、数字化赋能工作思路,遵循资源力量服务下沉、构建浸润式育人场域建设理念,积极探索“三化两式”综合管理模式,统筹加快“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体化建设
开拓社区育人新局面
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容易出现育人组织条块分割、育人力量各自为战、育人空间拓展受限、育人场域覆盖不全等问题。学校深化“三全育人”、立足“一站式”学生社区、提出“一体化”建设思路,把各个部门、各种力量、各项工作统揽整合起来,搭建学生社区育人新平台。
强化顶层设计,打造一体化组织体系。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推进实施工作方案,加强校级层面统筹谋划、校院两级协调联动、全校各部门协同配合,以“党政引领、两级联动、全校协同”的一体化推进机制,实现通力协作、同向同行、互通互联。
践行一线规则,凝聚一体化育人力量。学校坚持“配齐服务、配优资源、配强队伍”,建设下沉式学生社区。学生不出社区即可获得学业辅导、心理咨询、职业规划等全面成长服务,接触到优秀校友、行业大咖等优质成才资源,身边更是围绕着校院两级领导、学工干部、专业教师、思政课骨干、后勤管理人员等多方育人力量。
拓展育人场域,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坚持“学生在哪里,思政工作就跟到哪里”,推进思政工作向学生社区拓展,使思政工作“近在咫尺、触手可及”,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场域中接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浸润式教育,助力学校实现由“点”到“线”向“面面”俱到发展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破解空间难题,贯通一体化空间建设。学校以生为本,将紧邻学生社区的学生发展中心和“移动学工”信息化平台纳入一体化空间建设,规划建设学生理想信念培育党建厅等“四厅”以及“明德·党团活动空间站”等“七站”,并以“四厅七站”推进“双线融合、空间集聚”的社区育人空间建设。
网格化推进
筑牢社区育人新阵地
学校以“全面覆盖、精准聚焦”的网格化思路,着重推进管理服务机制、协同育人体系和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筑牢学生社区育人新阵地,不断提升精准育人水平。
打通“两横两纵”,实现党建引领深入社区网格。各学院党委副书记揭榜挂帅担任楼长,公寓管理人员参与其中,选聘学生骨干担任楼层长,宿舍长作为最小单元格负责人,构建起教育管理和安全稳定的社区网格。打破学院、专业、年级,通过师生混编成立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组建学生社区工作组,构建学生社区党建引领和教育管理横向机制。向上承接校院两级党委、学校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和各二级单位的建设指导,将顶层设计落实到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明确“一楼四员”,实现育人力量汇聚学生身旁。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推动“思想领航员”“成才导航员”“朋辈助航员”“安全护航员”下沉式入驻社区楼宇。出台《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驻楼辅导员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实现驻楼辅导员、思政课骨干在宿舍空间引领学生听党话、跟党走;通过“宿舍导师制”“导师下午茶”等品牌活动,让专业教师、知名校友、行业大咖等齐聚学生社区,把舵导航学生成长成才;划分党员宿舍责任区,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朋辈教育助推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依托社区网格师生共治,护航学生健康成长、坚守社区安全稳定。
构建“培养矩阵”,实现思政工作陪伴学生成长。把握“接受—认同—实践”知行纵深规律,立足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思想引领、能力提升和品行养成三级维度构建“培养矩阵”,“五育”培养更加立体,思政工作更加精准。将“育人品牌项目进社区”、社区微党课、校园健康跑等一系列特色亮点活动对应进学生社区“培养矩阵”,以浸润式教育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进取心,使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成长。
数字化赋能
绘就社区育人新蓝图
树立“数字化思维”,加大“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数字化投入,以学生线上事务办理中心“三个中心”建设赋能“数字化社区”,推动暖心服务和教育管理送到学生的“手上”、面前和身边,让学生在数字社区中浸润畅游。
一网通办,建设好学生线上事务办理中心。打破部门主体间的行政壁垒、系统壁垒,融合跨部门业务,践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升级信息化平台,把服务送到学生“手上”,进而搭建泛在的育人环境,以浸润式育人场景,让学生体验更好、感受更佳。
精准育人,建设好学生大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作为支撑,深度挖掘和分析学生“一卡通”、健康跑、第二课堂等行为数据,为学生群体和个体“精准画像”,通过数据可视化及综合预警等功能,提前感知学生需求,把下沉式服务和浸润式教育管理直接送到学生面前,主动提供个性化定制菜单。
优化平台,建设好学生资讯互动中心。学校发挥线上平台优势,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利用“勤信青年”、短视频账号、网站等数字阵地主动设置热点话题、发布权威信息、开展情感沟通。同时,打造“师生诉求响应平台”“学生信息反馈收集平台”等“未诉先办”机制渠道,将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让身边的服务和教育管理更具亲和力,让数字有温度、思政有态度、教育有广度、成长有力度。
(作者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