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因时而进,以实际行动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思政教育,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贡献学校力量。
“三机制”提供基本保障
(一)制度先行
学校坚持以章程为统领,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内部治理体系,着力构建规范统一、分类科学、运行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实现治理各方有序、学术本源回归、民主管理落地、管理重心下移、办事流程简化目标。将“放管服”改革作为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切入点,充分激发二级学院办学活力,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创造了良好生态,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增加了前进动能,同时实施创新管理机制的“三青工程”——青峰计划、青苗计划、青年行动计划。
(二)健康绩效
强壮的体魄是干好事业的前提。自2022年10月1日实施“健康绩效”考核以来,学校把教职工的健康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在健康绩效改革实践中遵循“健康教育引导科学健康理念、绩效评价促进长效健康行动、科学管理机制培养健康自觉”三大原则,通过“趣动Will Go”APP打卡,并把健康纳入绩效考核,使教职工健康发展与学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同时在“职工之家”配备了跑步机、动感单车、综合训练器等多种运动器材并建设了茶室等休闲场所,让教职工在工作之余缓解压力,享受健康绩效带来的美好生活。此外,学校还打造了“潘新华健康工作室”,为职工提供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心理疏导服务,引导教职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升健康素养。
(三)一院一品
学校秉承品牌建校理念,努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中国一流高职院校。学校坚持以爱心文化、行动文化、品位文化、特色文化为主线的校园文化特色。因此,各个基层党支部围绕“一院一品”,结合自身的学院特色、专业特色、活动特色,打造一批党建特色品牌项目,助力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学习成效。
“三赋能”打造优质队伍
(一)党建赋能
学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机制,形成“党建+四维”特色。
一是“党建+宣传”。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在校党委领导下,学校各党总支创新学习方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推进全校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以多元化手段实现入脑入心入行。
二是“党建+教研”。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本校财经专业特色,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专业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将党建和教研相结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三是“党建+双创”。就业创业工作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是检验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更是职业院校的重要办学成果体现,校党委高度重视学校“双创”工作,专门设立创新创业学院聚焦“双创”工作。
四是“党建+服务”。学校各级党组织与多个社区建立了常态化志愿服务机制,充分动员师生经常性开展社会服务,成立了巾帼志愿服务队,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并在深圳、广州、上海、成都等地建立校友分会,搭建社会服务平台。
(二)考评赋能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出台了《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细则》等制度,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致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一是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评首要标准。以教师“五有”即“有责任、有爱心、有优质、有深度、有特色”为标准,不合格者一票否决。
二是构建实绩成果导向机制。确立以贡献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劳动+贡献+年功”三维结构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学校荣誉与功勋等重大贡献奖励和荣退荣休等制度,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教师评价的基本要求,优化基于教学工作量、考核等级、代表性教研成果、社会服务成效、技术技能水平等业绩贡献量化考评标准,学校发展、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度综合考评体系。破“五唯”,将劳动量、贡献大小、年功实绩等纳入考评标准。
三是健全师资培养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了“校内培训、企业顶岗、固定岗+挂职岗、名校进修、海外访学”的立体化培养培训体系,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促进校企人员交叉任职,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推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分批选派教师到企业、校内专业对口行政岗位顶岗实践,实行传帮带导师制度,全面指导新教师提升,引导学生进步。
(三)数字赋能
学校坚持数字赋能党建发展,建立“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智慧党建平台”。校党委书记、各学院党总支书记先后前往数字技术公司进行调研考察RPA和BI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对此有了更深入更具体的认知,并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手段,“三化”推进学校发展。
一是党务工作多元化。OA系统数字化平台的使用,如党务工作网上宣传、考评、管理,工作经验网上共享,探索开展党员思想动态统计分析,根据不同类型思想动态特点,精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党务工作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二是宣传手段信息化。如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强化宣传、监管的信息化,创新推出微信公众号“廉政建议”栏目,数字赋能日常监督提质增效,确保正负清单“马上知”,发现问题“马上纠”,成效显著。
三是党组织活动精准化。如运用钉钉直播、视频会议、远程培训等方式,邀请相关党组织指导开展党建共建活动,推动党建引领业务取得长足进展,积极探索运用微视频、情景剧等方式,推进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可视化、智能化。同时借助超星平台,实时以图文形式记录“三课一会”党组织活动风采,并为爱心驿站、党群服务中心提供精准关爱帮扶。
“三融合”提升课程实效
(一)鲜活课堂
“双师同台”“一课多师”“师生同台”等是学校思政课堂常用的教学形式。“双师同台”“一课多师”即两名或多名教师同台授课,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从不同角度解读党的方针政策,丰富了课堂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师生同台”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授课任务,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思考,教师由台上主讲转向台下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思政课堂,通过角色的互换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二)一线课堂
“一线课堂”即实践教学,引领学生关注社会、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学校积极发挥江西丰富的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优势,用好“一线课堂”,大力讲好“三个故事”,即“老故事”“红故事”和“新故事”。
升华“老故事”。学校编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组织学生学习传承属地的古艾地及中医艾草文化,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贡献。
弘扬“红故事”。学校科学利用江西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针对性开设“红色文化”课程,编写《中央苏区经济制度》和《中央苏区红色经济故事》等辅助读物,创作以九江“小划子”会议为题材的红色历史微电影,引导学生探究挖掘红色故事的现实意义;积极组织学生开展“领航计划”讲公开课等,鼓励学生参加各级比赛与展示活动,在体验体会中接受红色文化洗礼。
阐发“新故事”。学校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组织师生深入社会生产生活一线,通过采访“时代楷模”九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样本永修县吴城镇候鸟保护、寻访文化建设样本瑞昌市夏畈村剪纸、感受乡村振兴样本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易家河村等一系列活动,扎实开展“理论+历史+现实”的“一线课堂”,通过“沉浸式”教学使学生更加贴近社会,深刻领悟新理念、新思想在新时代的指导意义。
(三)竞赛课堂
学校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教学理念,开展多样化的赛课活动,如校内“双素质”提升月、全校教师教学能力大比拼、常态化集体“晒课”、推荐“金课”等。同时,跨教研室组建思政宣讲、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等项目团队,面向校内外开展各种辅导和报告会,参加各级各类项目和竞赛。思政宣讲项目团队面向周边社区、合作企业及校内各党组织开展“自主点菜式”宣讲,反响热烈。学校成立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小组,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专门制定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等建设方案和实施办法,让改革创新有了制度依据和目标抓手,学校领导听思政、讲思政已形成制度。每周三集体备课与周末理论大讲堂是推进课程育人的重要方式。同时,为了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学校鼓励思政课教师参与专业课教师集体备课,优秀教师讲示范课,积极参加教学竞赛团队的内部比赛、观摩比赛,反复研磨选题、教案、课件、授课技巧等,多次获得国家、省级荣誉。
(熊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