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特级教师
杭州市学军小学副校长 许 宏
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有效整合学校德育活动、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势在必行。
近年来,学军小学基于各个年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认知水平及品德形成规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依托学校、家庭、社会等资源开发了校本德育课程,以主题统领开发寓教于乐的系列实践体验活动,形成富有特色的系列德育活动课程群。通过确定纵向递进式的教育目标、横向互动式的教育途径,使得课程活动的德育价值、德育功能最大化。
1.目标整合——由形到神。
在目标的整体构建上,具体的做法是:总体目标,一以贯之;学段目标,各有侧重;年级目标,具体明确;情意兼顾,知行统一。
例如:“三季”课程(低段:入学季——我是小学生啦;中段:成长季——我十岁啦;高段:毕业季——我长大啦!)。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喜欢学校,感受到成为小学生的喜悦非常重要。因而,可在入学季第一周的课程中开设“认识新朋友”“快乐游校园”“一起做游戏”等活动课。到了四年级,引导学生回顾十年生命成长过程,感受到自己在身体和能力等各方面的成长变化,开展过十岁集体生日,赴学农基地开展农事体验活动,赴少年军校训练等系列活动课程,体验生命成长的力量和奇迹。到了六年级即将离开母校时,引导学生通过“寻找校园十个最深的记忆”“童眼看学校”“记录老师和父母的十个瞬间”“走进高校参观博物馆、院士墙、实验室”等活动课程心怀感恩,憧憬未来。
2.内容整合——由散到聚。
学校可以根据每一年的德育活动主线,有效整合散落在各个点上的德育活动内容。
例如,当学校德育工作的主线是“学雷锋精神,做美丽学生”时,各月的德育课程活动目标为“3月份——学雷锋,感受美;4月份——学雷锋,发现美;5月份——学雷锋,实践美;6月份——学雷锋,传递美……”通过递进式的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不断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在校园节日的主题实践中,也紧紧围绕这根主线展开:读书节,开展“雷锋故事我来说”“雷锋诗歌我来诵”;艺术节,开展“雷锋歌曲我来唱”“雷锋行动我来演”;体育节,“拼搏奋进学雷锋”“团结协作学雷锋”;科技节,“刻苦钻研学雷锋”“动手动脑学雷锋”。在少先队的主题大队活动中,围绕着“党团队员手拉手,文明志愿乐奉献”“我是小小活雷锋”“雷锋日记我来写”等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假日小队活动,引导队员们围绕着“学习雷锋好榜样,最美行动我最棒”的主题,带领大家走出课堂、走入社区、走上社会进行志愿者服务。
3.途径整合——由窄变宽。
德育具有多端性,在途径的整合上,提倡课内课外整合,校内校外整合,线上线下整合,学校家庭整合,引导学生把外在的实践转向内在的体验。例如:在开展“五水共治”的少先队主题活动中,开展“党旗团旗队旗齐飘扬”主题系列活动,青年党团员带领少先队员走出校门,来到附近河道两岸,投入到“洁美家园”的志愿者活动中去;引导学生以假日小队的形式,进行“寻访最美河流”活动;利用网络和微信平台,进行安全教育。通过不同的教育途径,不断丰富学生的成长体验,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时间整合——由分到合。
众多的德育课程实践活动要落实,需要时间作为保证。在时间的整合上体现学段教育的要求,尊重个别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的课程和活动,制定不同需求的日课表、周课表和月课表。
日课表,可以根据课程活动的需要将校园节日活动中的一些开幕式、闭幕式活动放在某一天的固定时间全校统一进行,这样能够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周课表,学校可根据不同年段孩子的需求制定一周的课程,如入学季课程中专门为一年级学生定制一周个性化的课表;月课表,根据阶段性的德育教育实践体验进行合理的、有主题的,递进式推进,如民族精神教育月、交通安全教育月、心理健康教育月等。
5.评价整合——由点到面。
建设动态的、富有生命力的德育评价机制,形成发展性评价体系是推进学校德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例如校园读书节,可依据学生在每一项活动当中的表现和记录,进行累计和积分,不断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养成和好书交朋友的习惯。在评价中,深受学生欢迎的还有各类“奖卡”和“争章证书”:不同的奖卡,可以换取不同的活动项目,换取不同的情感体验,比如换取“当一天校长助理”“参观一下校长室”“和校长共进午餐”“做一天值日班长”“免一天的作业”等。根据不同德育课程实践活动的特点,评价的手段也是多样的,如假日小队活动通过口头汇报和小队手册体现;主题实践通过作品展示和情景回放体现;艺术活动通过才艺展示和创意金点子体现。这些评价融合了德育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的生命成长起激励性和指导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