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从“助跑跳远”到“立定跳远”?

网友投稿  2018-03-07 08:08:08  互联网


□ 曹可可

“在学校上万人里面,我应该是最懂多肉植物行业的一个。”就读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大四学生甘晨不无自豪地说道。小时候就对花鸟虫鱼感兴趣的他,初中开始迷恋上了多肉植物,一直密切关注着行业动态,上大学后更是直接投身到多肉植物的养殖和交易当中,并以此实现了经济独立。去年6月,用自己赚来的钱,他注册成立了一家专事多肉植物养殖与交易的园艺公司,打算毕业后全身心地进行创业。

当然,甘晨并不是没有顾虑过创业的风险,但大四上学期一段简短的实习经历让他坚定了毕业后自主创业的主意。那时,就读英语专业的甘晨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找了一份全职工作,第一个月就拿到了6000多元。不出意外,第二个月就能月薪过万元。但就在“钱途”大好之际,甘晨却选择放弃:“那段时间我工作很认真,回报也很丰厚,但我真觉得那种生活没有意义,感受不到其中的乐趣。与其毕业后到其他公司过这种日子,还不如直接创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调查数据显示,在毕业生创业队伍里,像甘晨一样选择毕业后直接创业的大学生比例正在逐年提高。与此对应,选择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开始创业的毕业生比例有所下降。对于两种不同的选择,社会上曾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在创业这条赛道上,先就业以积累工作经验和行业资源者像是在助跑跳远;相形之下,初出象牙塔的学生直接创业行为更像是蓄力欠缺的立定跳远。因此,伴随着毕业即创业的苗头初显,争议之声也不绝于耳。

“大学生毕业创业是就业的一种形式,更是体现青年学生责任、使命和担当的重要途径。像甘晨一样,在新时代下成长的当代大学生,他们能够接受新思想、敢于迎接挑战、愿意接受创业风险,这是他们将创业作为毕业后第一选择的重要因素。”在浙江工业大学创业学院办公室主任姚晓敏看来,当前环境下,毕业即创业现象其来有自,创业大学生的“助跑”过程已经逐渐前移到了在校阶段。“国家近些年大力倡导的‘双创’战略等营造了良好的创业环境,让大学生敢创业;而政府、学校社会团体等出台的一系列帮扶政策,帮助大学生能创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大学生的创业点子更容易实现、展示和推广,能让大学生创好业。”姚晓敏介绍,“具体到学校来看,浙江省高校全部设立创业学院,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社团团体也设立了很多大学生创业公益基金……这些举措让大学生的创业从0到1,再从1到N成为可能。”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平稳落地。权威调研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曾发布调查报告称,有半数毕业即创业的大学生熬不过3年。记者调查中也发现,他们中的一些人正身陷窘境。

省内某高校2017届毕业生小应便是其中一位。按照原本的人生规划,本科毕业后她将前往澳洲深造。但毕业之前的一些意外打乱了原有计划。恰好她的毕业设计作品获得好评,几位同伴想以毕设作品为基础,自主创业继续从事相关工作。“那时没想好未来怎么发展,加上之前在‘挑战杯’创业比赛中获过奖,于是脑袋一热,就把原本去澳洲留学的钱拿来成立公司。”然而,公司已经成立半年多,经营状况仍略显惨淡,家人的支持态度有所动摇,她也有些无可奈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初创业时确实有些盲目。”小应坦言,“我觉得当下的大学生创业环境就像一个温室,它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但也使得部分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低估创业中的困难。现在来看,当初我如果能够不这么着急去创业,先积累一些工作经验,或许会是更好的选择。”

对于小应的创业经历,姚晓敏感到惋惜。“大学生是思维最活跃、最能接受新鲜事物的一群人,所以他们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但要想成功,还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理想但不要过于理想主义。”姚晓敏说,“建议学生选修一些创业课程,参加一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一方面更好地认识自己,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找到创业项目、团队和路径,避免在创业大潮中迷失方向。”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9-06/xw_5984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