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校长
俞国娣
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古训和传统美德。今年年初,党中央又出台了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作为基层一线的校长,倍感鼓舞。
然而,应该看到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人民教师这个群体的职业归属感、社会尊崇度、公众评价、薪资水平等,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其中原因,我以为有以下三点:
教师队伍中存在不自爱的现象。无论是人还是职业,都不可能通过行政命令迫使他人对其表示尊重。要想得到尊重,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是要有值得人们尊重的品行和业绩。在我从教的30多年中,耳闻目睹许多爱生如子的前辈和同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由此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和褒奖。但同时,一部分教师使命感淡漠、责任心缺失、专业性不足,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队伍整体的社会形象。教师若不能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就不可能获得他人和全社会的尊重。
部分家长对教育、对教师缺乏正确的认知。有的家长视教师为全职保姆,动辄见咎教师,如孩子学习成绩有波动,就指责教师不够尽心;有的家长,一旦教师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提出批评,便对教师兴师问罪;等等。这些家长或缺乏主体意识和责任,放弃了自己是孩子的第一教师的意识和行为,或对教育规律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尊重,不愿给年轻教师有成长的阶梯和时空条件。使得一些教师不敢教、不敢管,客观上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荣誉感。
舆论环境存在偏差。一些媒体为了博取公众眼球,将教师队伍中的一些缺点错误放大报道,从而形成、甚至渲染了教师队伍负面形象大于正面形象的社会错觉。
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职业该如何找回失去的尊严,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令人尊重的职业?我以为,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要内修专业外树形象,自强自立。
首先,更新育人观念、提高专业水平。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教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而不只是为了教书。教师要修炼自己的内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读懂每一位孩子。读懂孩子,要以教育心理学为支撑,走进孩子的内心,懂得孩子的认知规律,能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读懂孩子,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设置多样、可选择的课程,提供合适的教育方法;读懂孩子,形成有特色的好课堂。好教师能妥善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能妥帖解答学生的学习难题,能稳妥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做到这“三妥”,学生对教师的敬爱就是由衷的,永生难忘的。当他们长大后,可能会忘记当初教师是怎么教的,但是一定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学。做强专业,懂孩子,才能更好地爱孩子。当孩子需要的时候,教师会助他一臂之力,推他一把、送他一程。教师能够对孩子说“我懂你、我爱你、我助你”依靠的是自己高超的专业水平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用专业自强,用情操自立。
其次,要端正育人态度,规范服务标准。现代化的学校,需要现代化的职业感和现代化的自我管理,教师的自我管理和学校的民主管理同步前行。我们制定出台的《崇文实验学校教师应当做好的78个工作细节》就是师德教育的物化成果之一。我们把涵盖教师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成为全体教师育人规范的行动指南。实行3年有余,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