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五位大学教授眼中的《万花筒》

网友投稿  2023-09-06 08:08:08  互联网

《万花筒》
陆梅 著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这是麦小节三年级的暑假,第一次,她走得这么远。除了在姐姐的怂恿下去过芦荻镇,她可没出过远门……”由儿童文学作家陆梅创作的长篇儿童小说《万花筒》,以上海城乡变革为背景,通过两个女孩的视角,巧妙借助“万花筒”这个文学意象,观察并体悟上海独有的石库门弄堂生活,透视海员父亲的远洋生活经历,展现了孩子和祖辈、父辈三代人的荣光与梦想。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陆梅创新性地用“旋”来表达“章节”的概念,“第一旋”就是“第一章”,以此类推。仿佛读者每旋转一次万花筒,就翻开了新的篇章,而《万花筒》的“每一旋”也寓意着旋出了斑斓的童年生活图景。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作品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该书的出版价值和现实意义,其中五位大学教授的观点引人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认为,从《万花筒》中,能够看到一种时间的景深感,看到海员父亲和女儿之间的关系,看到母女之间的关系,看到祖孙之间的关系,看到日常生活中非常亲切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谊。它具有强大的治愈的力量,是一部特别有温度、有感染力,能够引发青少年共情的优秀长篇小说。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徐妍说,《万花筒》以轻声细语的沪声沪语、在追忆的童年世界中借助于多重故事模式的叠合,讲述两个女孩在当代上海的成长故事,以此重新以童年为信念,进而在“不确定性”的人类境遇下,承担起一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所应自觉承担的时代使命,即以梦想的诗学来反映新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

    太原师范学院教授崔昕平坦言,《万花筒》是一部无须借助情节,而是靠气韵吸引人的作品,其童真童趣的表达、充满地域特色的书写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气韵。作者通过众多文化因素的介入,塑造了少女生活文化的空间,勾勒出独特的上海文化背景,呈现一代少男少女成长的文化氛围;还通过对女性群像的描绘达成对命运的书写,尤其对女性和外来冲突的表现不是尖锐的,而是体现了女性柔软、坚韧的力量。

    “《万花筒》兼顾了过去的视域和场景,使得我们从回望童年的书写中,看到了新时代的当代精神。”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晖看来,陆梅熟悉并精准把握听障孩子的内心情感、生活学习状态,让这个孩子成为一个健全孩子成长的力量,蕴含着现代融合教育的先进理念,表达了对特殊儿童的人文关怀。同时,作品的地域文化底蕴既在孩子们的相濡以沫、一见如故中,也在邻里间的理解包容和守望相助中得到了体现,以更为家常、日常的形式复现对文化的触觉与感觉,构成了烟火漫卷生活中独特的“诗”的文学质地。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谈凤霞表示,《万花筒》淡雅而富裕,低婉又明亮,是一部烟火缭绕、关系丰富、情感涌动的具有怀旧色彩、意蕴丰厚的上海巷弄小说。它为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地图贡献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永年里”这个充满质感和温情的地理坐标,丰富地展现了过去几代人的生活印记,也深情描绘了永远都是行进着的“现在时”的成长轨迹。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9-10/xw_6020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