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考取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了!”“我被浙江师范大学录取了!”“我考上小学科学教师正式编了!”“我入选西部计划了!”……2023年毕业季,豫章师范学院科学教育专业的首届本科毕业生不断发来好消息。
豫章师范学院科学教育专业是江西省较早开始专门培养小学科学教育师资的专业。自2007年创立以来,为江西省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小学科学教育师资,走出了一条科学教育教师培养的特色发展之路。
十六载深耕育桃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施以来,豫章师范学院坚守师范教育本色,勇担培养综合小学科学教师的时代使命与大学责任,2006年成功申报科学教育专业,2007年秋季开始正式招生,是全国较早设立科学教育专业的院校之一。
16年来,学校科学教育专业坚持面向小学,专注研究儿童科学教育,积极推进专业教学改革,先后被评为省高校特色专业科学教育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两门省级精品课程、两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同时还拥有一个省级教学团队,两项教学成果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并在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展示交流。在2022年全国新时代未来乡村小学科学教师培养高峰论坛上,学校科学教育专业负责人所作的《产教融合视域下科教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专题报告,获得了同行专家的一致认可,展现出良好的专业引领示范效应。随着国家对小学科学教育师资培养的高度重视,学校科学教育专业也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正着力于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致力于将科学教育专业打造成南昌市基础教育科学师资培养的新高地。
近年来,先后有19名学生获得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13名学生获得江西省科普讲解大赛一、二、三等奖,其中一名学生作为江西省高校代表参加2018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获得全国总决赛三等奖。此外,科学教育专业学子在江西省历届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智能机器人比赛、“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3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得省级立项4项。
目前,学校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当地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逐渐崭露头角,在国际和国内大赛舞台上表现亮眼。在2023年“第六届全球未来教育设计大赛”中,2016届优秀毕业生付三毛的作品“‘少年问天’——基于农村学校航天教育课程设计与实践”,作为江西省仅有的入选全国农村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案例,荣获大赛二等奖,标志着小学科学教育成果成功跻身国际赛道。南昌市红谷滩区骨干教师2013届毕业生吕慧,荣获“全国优秀校园气象科技辅导员”称号,指导学生在第十三届江西省宋庆龄少儿发明奖中获得一等奖,并在江西省智能机器人竞赛中两次获得一等奖。2015届毕业生胡懿,在南昌高新区中小学校首届“新秀杯”教学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省、市青少年航空航海建筑模型教育竞赛中表现出色,指导学生多次获得一等奖,本人被授予“优秀辅导员”称号。2017届毕业生黎霞,指导学生参加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大赛,获奖36项,包括省级一等奖1项。2018届毕业生胡苗苗获得陕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省、市、区级科技活动大赛共获奖34项,包括省级一等奖6项。2018届毕业生杨珍,积极参与编写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案和《新课程 新思维》系列书籍,荣获赣州市章贡区“教坛新秀”称号。
厚植科教沃土铸师魂
作为未来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肩负着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崇高使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升以及价值的塑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此为基础,在科教沃土上进行耕耘,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自己作为“科教人”的价值认同,让铸魂育人成为时代新人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青春力量。
一是“思政+专业”,积极探究和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发挥专业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
二是“党建+专业”,打造“红心筑梦·科创未来”红土地科技志愿行动党建品牌,以党建引领专业教育教学实践。激励学生党员在科普志愿服务、科技赛事等活动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并为社会科技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学校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队成功入选全国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示范团队,被多家权威媒体宣传报道。
三是“师德养成+专业”,学校建设“师德教育馆”,对标“四有”好老师,生动呈现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师德故事和精神品格;挖掘优秀校友的典型故事,以坚守科学教育的典型案例作为师德馆陈列素材,定期组织学生进馆参观学习,促进学生养成高尚师德,强化奉献科学教育事业的情怀和使命担当。
构筑探究课堂勇创新
学校科学教育专业建设紧扣《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科学教育教师的新要求,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突出学科整合,增设前沿新课程。除传统的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概论等分科课程外,还开设综合创新课程,如科技制作、科学探究与实验、工程与技术、STEM课程设计、机器人创意设计与制作、3D打印数控雕刻设计与制作等,强调探究式、项目式教学,注重跨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突出能力培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三维并进”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师范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加强基础、注重能力、引导创新”的实践课程体系,实现基础操作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设计创新训练三维并重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多学科实验设计和指导能力、科学探究实践能力。此教学成果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是突出成果导向,改革课堂教学。变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实施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注重情境教学,引导教师从生活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掌握实施科学探究实践的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探究教学能力。
学思用结合促成长
积极开展校内外各类科技教育实践活动,把课堂学习和实践训练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小学生、服务社会的同时,理论与实践高频率地交替训练,不断提升师德修养、教育情怀、教育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乐于服务的良好品质。
一是大手拉小手走进场馆做科普。学校与江西省科技馆共同研发“科学在我们身边”科普教育项目,学生利用饮料瓶、气球、吸管等材料设计开发系列科学小实验,利用节假日到科技馆科普小剧场为中小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及讲解,带领中小学生开展寓教于乐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沉浸式体验科技的魅力,营造了全社会关注和推动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学生自身的科技素养、创新意识显著提升。此项目入选全国首届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活动。
二是航模竞赛协助航协做裁判。与南昌市航协合作开展科技体育项目培训、科技志愿者服务,师生队员40余人获国家航空航天模型二级裁判员证书,5年来累计圆满完成省、市青少年航空航天建筑模型教育竞赛裁判工作20余次,100余人获得优秀裁判员证书。在提升个人实践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为航空科普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
三是进驻“孺子书房”做公益。2022年,小学教育学院与南昌日报社合作进驻“孺子书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南昌市政府部门打造的市民家门口的一座座“孺子书房”里,长期开展科普志愿服务、科普读物读书分享会等主题公益活动。
多元协同并进聚合力
学校成立附属教育集团,与省科技馆、省博物馆、南昌市优质小学、教育机构等建立互利共赢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多元协同的方式培养小学科学教师,凝聚育人合力,逐渐形成了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师范生走出大学校园、走进小学、迈向社会,拓宽了视野、了解了行业,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科学探究创新精神。
一是协同共建课程体系。邀请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省内外高校科学教育知名学者、科技场馆科普活动专家以及中小学一线科学学科带头人等共同探讨、分析高素质小学科学教师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确保人才培养满足基础教育一线对科学教育师资的需求。
二是协同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小学名师进大学讲堂,大学教师进小学课堂。聘请优秀小学科学名师、教研员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同时,高校教师到小学任教,参与小学课后服务科学课程开发、开展课题合作研究等。加强与社会科技教育机构的合作,参与小学科学教学具设计与开发,并积极参与科协、教育主管部门等机构主办的学术活动等。
三是协同打造“双阵地”育人平台。在校内,高品质建成科学教育实训中心,包括科技制作室、机器人工作室、航模制作室、生态馆、矿物地质标本馆、科学探究馆等,为学生的科技实践活动提供资源条件支撑。科学教育实训中心被评为南昌市科普教育基地,并荣获南昌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是江西省科技馆科学教育合作单位,中国江西网等多家新闻媒体作了深度报道。在校外,秉持“共享资源、共育人才、共推科普、共谋创新”的原则,与南昌市各小学、省科技馆、省博物馆、南昌市航模协会、南昌日报社等建立紧密联系,在科技项目培训、科技志愿服务等领域展开长期、多元化的合作,助力科学教育人才培养和科普事业双向高质量发展。
豫章师范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将继续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高素质科学教育师资为己任,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科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余翔 赵攀 黎循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