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梦甜
今年年初,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建立“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校企合作机制。由“政府主导”转为“校企主导”,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变化。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教育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企业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不深、“剃头挑子一头热”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当职业教育进入“校企主导”时代,企业变身育人“甲方”,学校和企业该如何“共舞”?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平等对话”是基础
在以往的校企合作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校以“甲方”身份与企业打交道,企业只能被动接受,这严重挫伤了企业的积极性。
“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乙方’地位,是校企双方难以开展深度合作的重要原因。”美盛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旭锋认为,校企“联姻”,要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学校要引入企业的话语权,提高办学的开放度。
“皮衣已经由过去的奢侈品转变为现在的大众消费品,设计理念和元素都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更新,海宁职高如果能把这个环节的人才培养好,可谓功德无量。”“电商的发展,对实体销售冲击不小,我们现在急需这方面的人才补充,尤其是了解皮革行业的电商人才。”……在每年的海宁市校企合作联盟会议上,企业代表都会提出各自对人才的需求。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校长王小林总会认真记下所有宝贵建议。于他而言,这些都是学校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锦囊”。“职业学校的‘根’在地方,特色在行业,将企业视作人才培养的平等主体,主动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这是当初学校发起校企合作联盟的初衷所在。”王小林如是说。
在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国内知名丝绸女装企业——达利公司与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已携手走过了9个年头。学校设立校企管理理事会,达利(中国)服装分公司总经理郑路出任理事长,校长朱亚利出任副理事长,理事会成员结构校企之间按4∶3的比例安排,保证企业对理事会的“主体发言权”。朱亚利认为,学校和企业要实现良性互动,就要把企业置于“甲方”地位,双方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协同育人是关键
学校好不容易联系到一家实习单位,派了一批学生过去实习,最终企业录用的学生寥寥无几,其他学生先后找了多家企业才勉强落实了工作……江山职教中心校长赵筱红至今仍往不了当初的尴尬。“以往的校企合作主要以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主,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等均由学校单方面制定,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严重不匹配。”今年年初,江山职教中心联手浙江雷士灯具有限公司,将生产设备、现场管理、技能培训以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从“找米下锅”到和企业协同育人,江山职教中心开始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始意识到,学校能否办出特色,基于实践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否推行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参与程度。
诚如熊旭锋所言:“最务实的行业用人标准和最先进的产业技术变革由企业最先感知,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在企业最先运作。脱离企业的职业教育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抛开企业谈专业设置与开发,谈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都是空谈。”
美盛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和新昌技师学院(筹)共同创设了美盛服装学院。在学校招生之初,企业就主动介入,参与招生计划设置、招生面试录取。从最初招生数只有10余人到如今的100余人,美盛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逐渐在这场“联姻”中尝到了甜头。公司董事长亲自到学校授课;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业上班;学生在企业参加实训的同时还参与企业的文化活动,享受和企业员工同等的福利待遇……美盛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对学校师生开放了全部生产流程,学校对其开放了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如此一来,企业选用人才越来越得心应手。
在乐清市柳市职业技术学校与人民电器集团共同开设的“人民电器班”,学生在高一、高二阶段就通过半天在学校学习、半天在企业实习的方式,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对于校企间的这场“联姻”,人民电器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邓梁信心满满:“在人才引进方面,集团将占得先机,因为在学生学习阶段,企业就可以渗透文化,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而在柳市职技校校长陈尔彪看来,学生半工半读,可以熟悉企业各生产岗位、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实现专业与产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之间的无缝对接。
深度融合期待深度设计
去年6月,嘉兴出台了《嘉兴市教育型企业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通过申请、评审、公示等认定程序,获得“教育型企业”称号的企业必须履行相应的育人职责,如设立或明确专门机构,落实专职人员,加强与职业院校对接交流;主动参与实训基地、教学团队与专业课程建设;深度参与“轮岗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
在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同时,地方政府“自掏腰包”,对当年评定的教育型企业一次性奖补10万元,每3年复评符合条件的再一次性奖补10万元。同时,企业可以免费使用职校的实验实训设施、图书信息资源、文体设备,优先参与职校开展的人才招聘、优先聘用学校推荐的优秀毕业生等。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沈建根说:“我们期盼能尽快与教育型企业’牵手’,通过’专业+企业群’方式,合作推进教师互聘共用、人才定点培养等育人新模式。”
作为教育部唯一一个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宁波市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及实施办法;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教育部门保障、职业院校和行业组织、骨干企业共同参与的行业指导职业教育办学的新机制,建成卫生、旅游、电子商务等7个行业指导委员会。
政策的红利给校企的深度融合带来了新的曙光。事实上,除了学校和企业自身的努力,制度设计、政策引导、机制创新,一直是校企合作突破困局的诉求和出路。此次《办法》的出台不仅填补了政策的空白,也为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如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支持企业参与公办职业学校办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办法》为正在积极探索的职业院校找准了方向、坚定了信念。”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周建松看来,如何把《办法》落到实处,在不需要更多等待的时间刻度上,转化、细化、具化、深化为职业教育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依靠,正是其最深、最渴望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