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以非遗为介 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网友投稿  2023-09-15 08:08:08  互联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广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省,非遗文化内容丰富。近年来,广东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后继无人”的难题,为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充分发挥外语办学特色及专业人才优势,传承非遗,弘扬工匠精神,守住文化根脉,以非遗为介,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 

    近距离体验非遗魅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办、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建立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自成立以来,学校积极对接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外国语言优势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突出的办学特色。为此,学院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已与美国等17个国家的近百所高校及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项目,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

    面对当前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继无人的现状,学院结合实际、发挥优势,注重在校园营造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文化氛围,吸引更多学生关注非遗、了解非遗文化发展现状,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引导学生化身为非遗传承者,借助外语人才优势,积极向全世界进行推介。为此,在地方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学院积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部门联系,每年在校门口及图书馆、体育场等场所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展示区和体验区,涵盖非遗节目展演、非遗制品展示、非遗产品制作体验等,进行密集宣传展示,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充实了学生的体验,更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影响力,拓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渠道,让校园文化与非遗传承相互促进、并蒂花开。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会说话”

    打造“媒体+非遗”传播模式

    非遗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承担着传承、保护、传播的任务。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保护支持传承人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也就支持传承人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广大青年学子肩负着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使命,同样有责任有义务传播非遗文化。

    为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借助社团组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感兴趣的学生聚集到一起,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志愿保护团队,明确由专职教师任团队指导员,负责综合协调、规划团队重点工作等任务,引领团队“走出去”,收集非遗文化资料,完善、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字、图片、影像资料,为地方非遗保护资源库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与此同时,为了让老艺术家们掌握的绝技能够传承,学院创新打造“媒体+非遗”传播模式,通过非遗传承人讲述、视频记录的形式,让更多人看见非遗、听到非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借助学院外语人才优势,将非遗传承人记录视频翻译成多个国家的语言,并通过自媒体进行广泛传播,目前已经制作完成十余个视频,收看人数达到近百万人次。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出去”

    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非遗保护不是静止不动的,让传统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才能让它“活”起来、“火”起来。为了让非遗融入当代生活,进一步做好传承人工作,呈现广东文化的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注重选拔综合实力较强、专业能力突出的学生纳入非遗候选人范围,以此加强人才培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接力。针对被确定为非遗传承人的学生,优先提供到国外高校交流学习、参与专业研讨会议等机会,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大力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接力军,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此外,对于来校交流学习的留学生,积极组织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广州城市特色,尽快融入本地生活。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志愿保护团队编排非遗文化主题节目,让外国留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留学生们普遍对陶瓷微书、粤绣、广东剪纸等传统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成归国时,一些留学生会投身于汉语言教育中,向更多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借助学院教师赴国外交流的机会,开设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课程,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有针对性地搭建平台、开辟渠道、提供场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安虹)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9-17/xw_6089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