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 丹
最近,许多幼儿园陆续开展了“走进小学”活动。近年来,随着幼小衔接越来越受重视,其活动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尽管如此,如何避免幼小衔接流于形式,真正帮助儿童顺利度过这个关键期,依然是教师及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为此,记者走访了我省部分幼儿园,了解关于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与有效经验。
不久前,绍兴市越城区斗门街道中心幼儿园协同周边5所小学以及下属的15所幼儿园联合组织了大班年段的“幼小衔接零距离”校园生活体验活动。“开展这样的活动,对家长来说,能够明确幼小衔接具体指向什么;对幼儿来说,这样的亲身体验,有助于建立对小学生活的憧憬之情;对小学来说,可以提前了解入学儿童及家长的基本情况。” 园长金海芳告诉记者,这次活动注重分层体验,有专为幼儿设计的升旗仪式、与哥哥姐姐同堂上课等活动,也有为家长而开设的小学校园文化与课程的相关讲座。
除了带领大班幼儿走进小学参观,长兴县李家巷镇中心幼儿园还面向孩子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小学夏令营”体验活动。“我们把小学模拟课堂从幼儿园搬到小学,让孩子们真实体验小学生活和学习,从而对小学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该园保教主任姜吉说。
为了提高大班幼儿对幼小衔接活动的兴趣,慈溪市附海镇实验幼儿园今年还新增了一些富有仪式感的活动。比如“校长爸爸请吃饭”,孩子们在小学校长带领下,到与幼儿园用餐环境大不相同的食堂吃饭;再如“模拟入队真神气”,来自小学的少先队员给孩子们系上“绿领巾”,庄严地接受成为一名“预备少先队员”的洗礼;还有“安全校车新体验”,孩子们第一次体验乘坐校车到幼儿园,学习排队等候、有序乘车。
“当然,仅靠一两次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幼小衔接有机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才能真正拉近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距离,帮助孩子们做好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准备。”来自景宁畲族自治县实验幼儿园的叶香娟介绍,该园从大班第二学期开始,即调整幼儿一日生活的时间表,将每周10个集体教学活动增加到12~15个,并保证每天上午有两个集体活动。同时,“我要上小学了”主题活动贯穿了整整一个学期。从认识“小学什么样”到体验“学做小学生”,再到“告别幼儿园”,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发生了许多变化,如养成了按时上学的习惯、提高了自立能力、增强了责任意识等。
在长兴县太湖街道中心幼儿园副园长杨菲看来,幼小衔接并不是某一个时间节点的活动,真正有效的幼小衔接是一种关注儿童学习品质与习惯,引导儿童学会学习、提升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长程衔接”。针对大班幼儿园,该园逐步推进幼小衔接相关活动,帮助孩子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这期间,家长的配合尤其重要。”该园教师王益彬举例说,孩子进入大班后,家长会收到一份名为“您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你最担忧的是什么”的调查表。根据反馈内容,该园邀请小学的校长、教师以及家长代表为大班家长答疑解惑。“这样的交流能够为家长厘清思路,帮助幼儿做好身体、认知、社会和情感等全方面的入学准备,进而使其成为积极、主动、灵活的学习者。”
桐庐县富春江幼儿园教育集团的幼小衔接工作也是由幼儿园、小学和家庭三方合作开展的。“入学准备既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适应性,也包括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在梳理这些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开设了4个板块的主题活动。”该园教师沈湘丹解释说,环境支撑板块指向作息时间的微调、班级主题环境的烘托、家庭氛围的营造,如幼儿进入大班第二个学期必须每天在8:00之前入园,教学活动从原来的30分钟延长到35~40分钟等;身体素质与行为习惯板块重点在增强幼儿体质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交往能力等;学习与能力板块的主要内容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开展前阅读、前书写活动,区域游戏增加数学、科学、语言等学习性活动的比重;体验日活动板块则是熟悉小学的环境与生活,引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之心。
“不仅是大班时期,幼小衔接也要在幼儿园3年的教育生活中有所体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听涛幼儿园教师武婷认为,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和家长要激发孩子渴望进入小学的兴趣,当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才能调动其内在积极性,变“要我上小学”为“我要上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循循善诱,家长的支持与鼓励,再加上小学的开放与接纳,幼小衔接就能自然过渡。”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