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胜伟 俞 洁
在浙江农林大学,如果有学生告诉你,他们的传统文化是物理老师教的。你可别不信,学校里确实有一位爱在物理课上穿插中国古代科技传统知识的教师。
这位教师叫倪涌舟,从事大学物理教学22年。和别的物理教师不同,他的课不仅传授物理学原理,还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物理学乃至科学的发展成就,引导广大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们很多同学都知道,现代物理学主要源于欧洲,但现代物理学中的很多原理,其实在中国古代已经被发现和总结。如力学中的杆秤原理,在战国时期的《墨经》中就有详细的表述。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杆秤,就发明于春秋战国时期,利用的就是杠杆原理……”这样的旁征博引在倪涌舟的课堂很常见。
为什么要在自己的课堂上注入这些传统文化的因素?倪涌舟说,从担任大学物理任课教师开始,他就发现学生使用的物理教材里,很难找到本土元素。“因为物理的教学内容大多引进欧洲物理体系,有的学生就会觉得中国古代自然科学非常落后。这对于中国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有所打击。”他开始思考,如何在被西化的物理课本中挖掘中国元素,并自然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他开始阅读大量和科技有关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类书籍,并从这些书籍中挖掘和物理学、科技有关的传统文化、古人智慧,并尝试运用到大学物理的课堂教学中。比如在介绍著名的胡克定律(力学弹性理论中的一条基本定律)时,他会指出早在一千多年前的东汉末期,我国大学者郑玄就已经发现了力和形变的关系。
有了历史文化内容的补充,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倪涌舟这种颇具风格的上课方式,甚至还有不少其他系别的学生慕名而来。
大三学生周锦说,以前以为上大学物理就是枯燥的物理理论和机械地刷题讲题,但是上了倪涌舟的课后,才知道大学物理也可以上得很有趣。周锦说:“倪老师经常引用一些古代自然科学家探索物理知识的故事,而且他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有时还会手舞足蹈。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能听到有趣的中国古代科技故事,增强了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和对祖国科技进步的了解。”
倪涌舟凭借着独特有趣的授课方式,常年在学生评教得分中位居前列,多次获得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如今,倪涌舟又开始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增加了介绍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成就等方面的内容,并鼓励同学观看《大国重器》《厉害了,我的国》等纪录片,积极了解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自然科学方面获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