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着重培养人的审美态度、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西安工业大学多措并举,以美育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成效显著。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偏方”。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就构成了整个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而每个个体人文素养的提高需要依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与审美教育等。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具备综合人文素养的大学生才符合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西安工业大学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偏方”,比如“大同”理想教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庸思想教育人们持之以恒、不偏不倚,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之人;“崇德”“尚学”在于学做人、学做事,推崇品德教育,学做现代社会品德高尚的人。
在审美教育实践中,西安工业大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教材,开设贴近学生知识结构、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各类选修课程,不仅有教室里的诵读,也有线上3D环游文化胜景的切身感受。“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的作品正是感化学生心灵的瑰宝,当中国书法学院的学生读着《诗经》、书写毛笔字时,文学院的学生进行“讲时代故事,诵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时,可能就是他们把这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之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其中的美育元素也潜移默化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传承兵工志,升华爱国情。西安工业大学传承兵工志,升华爱国情,以“人民兵工精神”涵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结合兵工精神与西工精神,在吴运铎雕塑前为学生现场讲述吴运铎的生平事迹,分享《把一切献给党》中吴运铎为人民兵工事业无私奉献一生的民族气节。学校讲“活”军工文化史,开展“大思政课”建设——军工文化史系列报告,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翔实的数据,深入阐述人民兵工精神的内涵及审美意蕴,结合学校发展历史、先进事迹,让学生了解学校深厚的军工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对兵工精神从认知到认可,进而转化为一种信仰,让继承和弘扬成为一种内在的诉求。在浓厚的审美文化氛围里,帮助学生厚植文化素养,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兵工精神,不仅培育了自我的审美素养,更是将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根植于红色审美文化之中彰显风姿。
爱国主义精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品质之一,也是大学生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必备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独特的教育功能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审美、行为及生活,爱国主义精神也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中油然而生。西安工业大学充分发挥行业特色型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独特优势,持续推进“大思政”体系建设,“五育并举”构建“校园文化活动+思政”工作模式,努力将具有兵工特色的校园文化打造成“行走的思政课堂”,不断提升审美文化育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时代性。
多措并举开展审美教育。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而主流文化将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面宣传贯彻主流文化的原因所在。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需要学校引导学生在选择人生道路时不忘初心、摆正“三观”。
西安工业大学在校园多处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识,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推动着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标识牌一改喜庆红,而是以西工蓝装扮,在学校兵器馆、校史馆、图书馆两侧竖立,更显威严与庄重。作为兵工院校,秉承人民兵工精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尽显兵工人的家国情怀。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学生们的视觉审美得到滋养,内容审美得到深入,意象审美得到升华,最终形成了具有兵工特色的意蕴美,滋养身心。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不是空谈口号,而是扎根于学生心中的诚挚诺言,西安工业大学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既引导学生学思践悟,从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增长智慧、增强信心,又关注学生的成长困惑,从身边的奋斗故事和实际案例中学习经验、定向提升。
学校开设“琢玉大讲堂”,邀请文化界嘉宾围绕不同主题面向全校学生开讲,让更多西工学子既能厚基础学习,又能宽口径成长,把大讲堂上的所悟、所获,转化为所行、所为,在充满热情与美好的分享活动中汲取营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力量、作出贡献。
中国的主流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价值取向保持着高度一致,大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培育下,不断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促进自身良好品行的形成,这也成为其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因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主流文化的审美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其文化素养,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四有”时代新人,又能改变大学生的消极文化观念,帮助他们正确认知西方文化。西安工业大学将继续探索,创新形式,努力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