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时代新人

网友投稿  2023-09-23 08:08:08  互联网

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现场。学校供图 丘成桐先生在清华大学求真书院上课。学校供图

    ■解码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项目

    清华大学秉承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推进的教育教学改革进程,是系统性、协同性、前瞻性的整体创新,为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价值塑造为引领,强调在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塑造,体现了育人过程中价值、能力和知识之间的有机融合。归根结底,落到实处就是要让清华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创新人才。

    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伟大复兴”方阵中,200余名清华学子第一时间递交入党申请书,向党诉说着“强国有我”的决心;清华学生超算团队成为全球唯一获得全部三大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冠军的“大满贯”队伍,并在2015年和2018年两度包揽3项冠军……一个个朝气蓬勃的梦想和行动,无不昭示着清华大学践行“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的卓然成效。

    日前,清华大学“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创新人才”项目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关于由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组成的“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表示:“以价值塑造为引领,强调在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塑造,体现了育人过程中价值、能力和知识之间的有机融合。归根结底,落到实处就是要让清华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为什么会凝练出“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是如何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实施以来,又取得了怎样的育人成效?记者进行了采访。

    价值塑造: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培养“大写的人”

    价值塑造,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要务和育人的根本。新时代赋予清华新的使命和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立德树人,让“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高远志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邱勇带领教师深入研究“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逐步构建了清华版“大思政课”格局——立足“大变局”,聚焦“大主题”,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汇聚“大师资”,培养“大写的人”。

    改革后,清华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实施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方案,落实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负责人上思政课讲台。

    9月20日,2023年秋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的首讲课堂,邱勇再次站上讲台。清华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是清华本科生思政课体系必修的第一课。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这门课邀请了多位院士专家走上讲台,他们将真正的中国展现在学生面前,引领学生直面责任与挑战,用学生们的话说:“他们站在那里,那样讲,就是一本教科书。”新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还将面向全国高校逐步开设“云端克隆班”,包括青海大学、新疆大学等31个省(区、市)的80余所高校将组织40余万名学生共同参加这学期“形势与政策”的学习。

    除了思政课,如何在各类课程中融入价值元素?2020年,清华大学获评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改革的方向旨在让每一节课都落实价值塑造。中心汇编不同院系15类课程的150多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形成具有清华特色的“同行锦囊”;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讲深讲透基础课、实验课、专业课怎么做课程思政;针对院系,则是“一院一策”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基础学科如何立德树人?数学科学系教师杨晶着力挖掘理论概念的动机和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开掘人类知识的新疆界。

    工科如何立德树人?土木系教师李威在讲授“现代工程结构抗火”时,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到结构抗火的设计要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

    医学如何立德树人?医学院教师吴宁鼓励学生们在医学实验中“绝不放弃”,以一台台坚持到最后成功的手术,帮助学生养成医学人文情怀。

    ……

    在清华的教师看来,教师在课堂内外所体现出来的治学境界、学术追求、生活态度、对学生成长的由衷关切,是落实课程思政和价值塑造最有效的渠道。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短短两周,清华完成了2600多名教师的在线教学技能培训和技术平台4次迭代,保证春季学期全部课程应开尽开。

    “有师生在,课堂就在。学生在哪里,课堂就延伸到哪里。”学校和师生用实际行动坚守教书育人不可放弃的职责,用自己的作为实现了最有力量的教育、最好的价值塑造和最生动的课程思政。

    人才培养:探索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清华模式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2021年4月19日,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时强调:“中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

    以大师培养未来的大师。2022年,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丘成桐全职回归清华,成立求真书院,实施“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在他的引领下,一大批全球顶尖学术大师纷纷加盟清华,站上清华本科生的讲台,激发学生对高远学术境界的追求。

    本科教育最能体现一所学校的传统和特色。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中认识到,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不仅要着眼于更深厚的通识基础、更核心的专业素养和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更要致力于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志趣和能力,让他们以最好的态势“蓄势待发”,将来能够走得更高更远。

    清华大学教务处负责人介绍,学校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从坚持“领跑者”理念,着力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到强化“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大类招生与培养,再到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各类特色人才培养项目不断拓展。

    积极探索在中国本土实现一流创造型人才自主培养——2020年,清华成立致理、日新、未央、探微、行健5个书院,全方位落实“强基计划”的人才培养。2021年成立求真书院,旨在培养数学科学领军人才;2022年成立为先书院,进一步深化宽口径工程人才教育教学改革;2023年秀钟书院成立,聚焦可持续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清华力量……

    “‘强基计划’不仅是一项招生计划,也是一项培养计划,更是一项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计划。”清华大学教务处负责人表示,目前清华三分之一的本科生是以书院制的模式来培养,探索理工双学士学位、科教融合、导师制、本博贯通培养等新型培养模式。书院唯一的宗旨是育人,以学生为中心,更加关注个性化发展和全面成长,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成效。

    能力培养:通识教育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成长幅度

    通识教育关系到国家高质量人才的成长。为更好地建设“以通识教育为基础,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学体系,清华全面推进培养方案改革,推进通识课程提质优化,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成长幅度。

    作为高水平通识课程建设的领头羊,2018年秋季学期,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正式开课,包括学古探微、天工开物、社群与社会等八大模块,涵盖文、理、工、商、医等多个板块,体现“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的主题特色;每班15人左右,保证师生间、朋辈间的充分互动;“一对一面批交流”给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清华‘写作与沟通’课在5年中迅速实现了面向大一新生的‘高质量全覆盖’,很多学生都在课程中实现了春天竹子拔节般的成长。”清华大学副校长、课程负责人彭刚表示,“写作与沟通”课能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开阔胸襟、锤炼思维、自如表达。

    “通识教育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而且是要让学生们具备跨学科视野和思维方式,调整后的通识教育体系更多的是进行深层次的跨学科思维训练。”清华大学通识课程建设负责人表示,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清华的一切改革,都旨在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获取更大的成长幅度。

    为此,清华大学成立通识教育专题工作组,系统梳理构建新的通识选修课程体系。建设独立教学机构“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成立语言教学中心,推动公共外语教学一体化改革,增强学生跨学科、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能力。

    2017年,一则清华新闻上了热搜: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新生入学后要进行游泳测试,不会游泳的学生,必须学会游泳后才能获得毕业证书。

    对清华人来说,恢复“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的老校规,是对清华体育传统的呼应和传承。会游泳不仅是掌握一门体育技能,更是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和锤炼品性的习惯。

    “三位一体”:系统性、协同性、前瞻性整体创新

    从“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到形成并推进“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清华大学经历了两次为期8年的大讨论:

    ——2014年,清华大学启动综合改革,推出一系列力求解决制约学校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改革创新举措,其中“三位一体”一词首次出现在当年举行的清华大学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上。

    ——4年之后,在2018年清华大学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上,正式确立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为教育理念,并形成40项具体行动方案,全面推进落实。

    4年一次的清华大学教育工作讨论会,是全校师生凝聚教育理念共识、深入开展专题研讨、落实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一项优良传统和重要举措。开会同时也是“做事”,在凝练共识的基础上推出重大举措,在讨论会中形成行动方案。

    ——从2014年“三位一体”提出至今,改革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思政课、课程思政、导学思政立体融入育人全过程,到推进特色书院建设,育人体系发生格局性变化;从确立“无专业门槛、有学理深度”的定位,全面重构通识课程体系,到改革课堂组织方式、建立荣誉体系,深化高质量课程建设;从推进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拓展学生成长空间,到完善教学评价方式,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持续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是系统性、协同性、前瞻性的整体创新,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在任何一门课程、任何一个环节上,都要实现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清华大学教务处负责人说。

    2021年9月,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致认为:清华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精心谋划,大胆实施,蹄疾步稳,成效显著。

    ……

    改革仍在深入。着眼聚焦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清华大学2030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正在推进实施,2022年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进一步凝聚人才培养的思想共识,形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学习成长是学生不可放弃的职责”的广泛共识和生动实践。

    “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每一页新篇章,都是在这些核心理念的‘延长线’上不断续写推进。”彭刚说。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9-24/xw_6148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