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顾松灿 胡圣炯
日前,绍兴市上虞区幼儿园“活教育”课程改革联盟正式宣告成立,该区教体局同时还宣布,今年开始设立每年100万的幼儿园课改专项资金。未来3年,该区以城区和中心镇幼儿园为龙头的10个课程改革联盟将协同联盟园所及下属园所,积极开展园本化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深化课改。
作为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的故乡,上虞区近年来以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为引领,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生活化、园本化建设。“站在孩子的角度,做活教育,为孩子今后的成长打好底、起好步,这是我们对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基本认识。”该区教体局局长蔡建红说。
园本课程“乡味”浓郁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得益于上虞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秀丽的自然风光,城区幼儿园巧妙利用园所周边的环境,创设亲自然、可体验、能探究的活动场景;农村幼儿园则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创设生态性、多样性、挑战性的游戏场景,构建本土化的特色课程。
上虞区小越街道盛行民间剪纸,当地设有剪纸研究会,建有剪纸展厅。据了解,“小越剪纸”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并于2008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基于深厚的剪纸文化底蕴,小越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发了“活力剪纸”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我们要求教师要学会看懂课程资源,关注课程组织,开放课程支持。”在园长朱平平看来,课程的核心是儿童,教师需要去了解儿童的需求。为此,该园的剪纸课程让本土资源与儿童主体建立起一种内在联系,教师们根据儿童的兴趣生成主题活动,并以剪纸为线索串起主题脉络。比如,基于孩子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成主题活动“小越老街”;再如,从孩子感兴趣的民俗活动,生成主题活动“花娘子”“有趣的婚嫁”等。
东关街道中心幼儿园依托小农场构建了名为“麦田守望”的种植课程。“小农场就像是一片充满生机的麦田,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而教师们就像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一样,是孩子们的守望者。”园长朱惠汝介绍,小农场为幼儿经验积累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自然环境,他们能够亲身体验与探索,进而获得真正的发展。
不仅城区幼儿园如此,该区农村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汤浦幼儿园结合当地特色产业——童装,开发了“我型我秀”创意童装课程;长塘幼儿园基于竹乡资源,构建竹文化特色课程;章镇幼儿园以四季鲜果为载体,以茶文化为主线,开启了“活色茶乡”园本课程建设之旅等。
生本课堂“玩性”十足
“小学化”“放羊式”“看管式”是目前许多幼儿园存在的问题。该区幼儿园课程改革剑指这一弊端,着眼于尊重儿童的天性,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儿童逐步养成认真专注、敢于探究、乐于创新等良好学习品质。
“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就应当让他们自己做。”上虞区教体局倡导幼儿园给幼儿创设“自己做”的机会。上虞区实验幼儿园园长、省特级教师贾秋美分享了她的教育心得:“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儿童自由、自主、自觉地开展游戏;鼓励儿童去发现与探索自己的世界,在玩中求进步。”基于这样的理念,她多年来带领着教师团队让孩子在课堂上“玩出个性、玩出聪明、玩出成功”。
不只是上虞区实验幼儿园,“玩中学”理念已经在该区多所幼儿园深入人心,他们尝试将课堂打造成“玩味无穷”的游戏乐园。如丁宅乡中心幼儿园创设“快乐远足课程”,让孩子们到户外去体验、去探索;下管幼儿园利用山区的石头资源,带孩子“玩”起了石头,形成了“琢石成器”课程;在“青瓷之源”——上浦镇,该镇中心幼儿园的“东山瓷韵陶艺”特色课程则是让幼儿在“玩泥”的过程中了解青瓷的历史文化与烧制工序。
区域课改方兴未艾
目前,上虞区实验幼儿园、爱弥儿幼儿园、鹤琴幼儿园等3所园本课程已被评为浙江省首届“优秀精品课程”。同时,其他幼儿园的“礼润童心”课程、“童话部落”课程、“绿之有道”课程等也成为该区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新的生长点。
为了让幼儿园课程改革由点及面,课程改革联盟实行“一月一活动”制度。“这标志着全区幼儿园课改由原来的零打碎敲转向城乡互动、区域联动。”上虞区教体局副局长华相炯说。该区实行了区域优质资源共享制度,即通过“园所自荐—核心组成员指导—幼教办审核”的方式,联盟幼儿园每周在公众平台推出供各级各类幼儿园借鉴的3节理念正确、操作性强、教玩具简便的集体活动课例或游戏案例。这一举措,使得薄弱幼儿园有了更多学习优秀课程资源的机会。
接下来,该区将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打响上虞“活教育”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幼儿园课程质量督查评估制度、幼儿园课程质量奖励制度等,开展区级幼儿园课程改革基地园评选。除了加强对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教育环境的创设、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及师幼互动等能力的评价,还将课程规划、课程建设实施情况列入幼儿园年度考核,并作为教师评职评优、绩效考核重要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