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看问题的方式变了,教育的模样跟着变

网友投稿  2018-06-08 08:08:08  互联网


□林 莉

作为预言未来的扛鼎之作,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的《未来简史》鸟瞰有人类活动以来的历史时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不同文明及其勾连进行解读。尽管与教育直接相关的笔墨不多,却为我们重新理解教育、思考教育的未来发展走向开启了一个新的视角。

重新理解教育中的人

赫拉利几乎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对历史发展脉络进行回顾与梳理,勾画出“人—智人—神人”的人性进阶路线。在赫拉利看来,农业革命之前,人和动物的关系是平等而相互依存的;农业革命使人和动物的关系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人成为地球的主导,绝大多数动物变成家畜;尔后现代科学和工业的兴起,带来了第二次革命——诸神死去,世界被揭开神秘的面纱,人成为意义和权威的来源与依据。

赫拉利推断“没有理由认为智人就是最后一站”,他大胆地预测未来的人类社会将由两种人组成:普通智人和升级的人,升级的人即身体甚至心灵潜能都被科技手段重新打造,得到不同提升的各种超级人类。

另一方面,赫拉利承认“单一人类个体的基本能力,从石器时代以来并没有多大改变,真要说有什么改变,也可能只是在衰退”。在向智人的发展过程中,人的特殊之处与其说是有了工具和语言,不如说是大规模灵活合作的能力。人的世界是一种三重现实的世界,“各种关于钱、神、国家和公司的虚构故事”构成了第三重现实(第二重现实是人的主观体验)。

在赫拉利看来,前现代的人是通过虚构的故事编织的“意义”(包括部落神话、宗教、共同的社会文化)维持大规模的社会秩序,使大规模的灵活合作成为可能,促成了“前现代”到“现代”的演进。而随着“不断研究、发明、发现、增长”和“力量”成为现代文化的基本符号,人类信心空前高涨,人类似乎无所不能,于是诱惑人们追求更大的力量,甚至“同意放弃意义,换取力量”。

现代性推动的主要宗教革命并不是对神失去信心,而是身不由己地加入“毫无意义的竞赛追逐”。赫拉利警告,“对高科技方舟的信念,是对人类未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最大威胁之一”,甚至“可能会带来一个黑暗的世界,没有任何道德、美学或同理心。”作为现代契约的救赎,人文主义提出“为无意义的世界创造意义”,意义和权威的源头也从遥远的天上转移到人类的内心。

赫拉利还借用心理学的体验自我、叙述自我和大数据下的量化自我,梳理了人类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历程和未来可能性。体验的自我是一个人每时每刻的意识,叙事的自我“会丢下我们大部分的体验,只精挑细选留下几样,再与我们看过的电影、读过的小说、听过的演讲、做过的白日梦全部混合在一起,编织出一个看似一致连贯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己是谁,来自哪里,要去哪里”,多数人认同的都是自己的叙事的自我,人文主义提出的听从内心,归根到底是奉叙事自我为圭臬。

但在未来,每个人都将是巨型全球网络的一部分,在这个网络中,每个人都是“量化的自我”,网络和算法对人的了解,甚至于会超过我们自己,因此“人类如果遇到重大的人生抉择……可以考虑放下自己心理上的判断,依赖计算机所做的选择。这种数据导向的决策,有可能会让人类生活得更好”。

与此同时,算法成为无所不知的先知,我们会发现“没错,上帝是人类想象力的产物,但人类的想象力一样只是生化算法的产物”。倘使人类真的是算法的组合,智能与意识脱钩,自由个人真的还存在吗?

重新认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赫拉利提出了一套知识及其获得的公式,认为中世纪时期知识的主要公式是知识=经文×逻辑,求知就是“读着越来越多的经文,不断锻炼自己的逻辑”;科学革命的知识公式是知识=实证数据×数学,求知就是“收集越来越多的实证资料,不断锻炼自己的数学工具,解读数据的意义”;人文主义的知识公式是知识=体验×敏感性。“体验和敏感性会形成一个彼此加强的无限循环,没有敏感性,就无法体验任何事物;没有体验各种事物,就无法培养敏感性。敏感性并不是靠读书或听演讲来培养的抽象能力……必须在实践中慢慢成熟。”

在赫拉利看来,知识不是客观的,不是由概念、事实、定律组成的永恒不变、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而是主体互动的,威力无穷,甚至能重塑现实。“因为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然而,知识一旦改变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就过时得越快。”

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和手段

未来人类向何处去?真的会成为由算法决策的、意识与智能脱钩、无法自由的超级人吗?这样的问题拷问着我们现有的教育目的和手段:教育的目的是取得越来越高的分数吗?是培养越来越多虚构故事的“说书人”吗?教育在培养智能与意识脱离的神人这条路上将会走多远?

赫拉利并发出“谁来踩刹车”的呼唤。按赫拉利的“知识悖论”,每个人都可能是那个刹车人,而刹车人的多少、刹车力度的大小,与我们的教育目的与手段直接有关。他犀利地指出“宗教和科学的差距比我们认为的更小,另一方面,宗教和灵性的差距却比我们想象的更大”。也许“只适合个人,不适合整个社会”的灵性之旅,可以把我们每个人变成刹车人,破除未来人类算法决定论的迷障。

(作者系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所长、比较教育博士)

书 名:《未来简史》

作 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9-27/xw_6171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