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校园里永远有座田家炳楼

网友投稿  2018-07-13 08:08:08  互联网


7月10日,著名慈善家田家炳先生去世,享年99岁。幼时失怙,早年奔波于异乡、筚路蓝缕,于艰难困苦中凭借胆识与智慧创下商业帝国;之后却不惮于个人享受,把总资产的80%都用于慈善事业,捐助的学校遍及中国各地,被称为“百校之父”,纵观田家炳的一生,有万千财富却坚守内心的澄静从容,受世人尊敬却淡泊明志,可谓“有松柏之实而不居其名,有梅竹之风而不矜其节”。

和其他企业家相比,田家炳对教育的捐赠也有自己的特色。他更多捐赠给中小学,用他的话说,这种捐赠“投资回报率比较高”。所谓回报,并不是金钱,而是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捐给基础教育,更能实现这一点。在捐赠给大学的时候,他主要捐给师范大学,几乎每一所省级以上的师范大学,都有一座田家炳楼,这仍然是更直接助力教育事业的体现。

终其一生,田家炳先生都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秉承“宁可实而不华”的祖训,却认为“资助教育是‘把钱用在最有用的地方’,产生的效益远大于把财富留给个人”,几十年间改变了无数学子的命运,却只把自己看作是“一尘老人”,“只要能发挥尘土一样小小的作用,就很满足了”。

在教育事业与民族兴亡面前,田家炳把自己放得很低,“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是我毕生希望所在”,终其一生都在践行教育强国的理念。他始终对教育事业持有一颗赤子之心,耄耋之年参加“田家炳中学校长论坛”时,表示“我的学历低,今天与诸位谈教育,实在惭愧”,退场之时更是“向着全场的中学校长们深深鞠了一躬”。

田家炳代表了一代华人企业家所能达到的高度。他们是独特的一代:大多出生在广东、福建、浙江,这些地方因为地处沿海,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又因被列强入侵,而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复杂的时代背景赋予他们强烈的家国情怀。改革开放后,他们返回童年生长的地方——也是梦想开始的地方,既办实业,也捐赠教育、卫生事业,回报社会,把自己的遭遇、事业与国家命运、民族富强紧紧联系在一起。

田家炳这一代企业家,是真正的时代精英,他们并没有只满足构建个人商业帝国,财富帝国背后站着的是他们作为一代企业家对教育事业、国家民族矢志不渝的热爱。

斯人已逝,精神永恒。以田家炳为代表的老一代企业家,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家国情怀,是过去一百年华人世界最耀眼的成就之一,值得新一代企业家深思和学习。

作者:张 丰

《新京报》2018年7月11日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09-30/xw_6223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