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静远
“改革开放四十年,随着瑶琳旅游业的开发,瑶琳人办起了民宿,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暑假期间,桐庐县瑶琳小学为学生布置了一道实践作业:寻找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寻访结束后,学生们用笔记录下了变化,有的还根据寻访见闻,发挥自己的剪纸特长,剪出了心目中家乡的美。
社会实践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更能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心。像瑶琳小学一样,我省很多学校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各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而内容大多围绕当前社会热点展开,主要分为寻访传统文化和公益服务两大类。
寻访红色记忆与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因。我省中小学校精心设计了各项活动,让一段段红色记忆根植学生心中,激发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红米野菜煮南瓜呀,继承红军好传统。”7月,湖州南浔锦绣实验学校学生穿上红军装,高举队旗,唱着嘹亮的红军歌,踏上了前往井冈山寻访革命遗址的红色征程。校长马会仁说:“在井冈山,学生重走红军路,做一名红军人,既体会到了当年红军的艰苦岁月,又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这些都让他们更加懂得感恩与珍惜,努力做一颗新时代的闪闪红星。”在这段红色征程中,学生还赴当地大井基地,组建“红星队”“战狼队”等红色小分队,制作了团旗,挑选了团歌,齐心协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他们还模拟长征途中的编担架、救护伤员、抢滩登陆等情境,开展了各种技能大赛。
此外,不少学校把寻访文化的目光聚焦到了传统文化收集上。美丽的东街、月泉书院、新光村……暑假,浦江县实验小学每个班级的微信群里,频频出现当地美丽的古村落和文化遗址的照片。学校把这组照片取名为“约·印”。校教导主任吴文杰解释了“印”的含义,就是浦江印记,传统文化印记。其实不只是摄影,该校学生还深入当地的各个古村落,寻找传统的根。学生们发现,在年味渐淡的今天,当地有些村至今仍保留着腊月廿四过小年,举行盛大祭祀活动的习俗。在这一天,手工打年糕,制作非遗米塑,杀年猪祭祖等原汁原味的年俗应有尽有。
海宁市文苑小学则把视线落在了传播家风家训上。学校组织开展了“传承好家风、培育好家风”主题实践活动。学生们深入村庄和社区,探寻家风家训。在当地硖石街道某社区,学生们发现很多居民的家门口都悬挂着家风家训牌匾,他们把牌匾的内容一一记录下来并汇集成册。学校还开展了以家风家训为主要内容的亲子阅读、书签制作、故事征集、手抄报等一系列比赛。“家风家训能对学生起到较好的教育作用,但长期以来被淡化了。这几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兴起,学校开始致力于‘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活动的深化。”校长张建光表示,今后学校还将设计更多的家风家训活动,吸引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参与。
服务聚焦社会热点
围绕社会热点开展公益志愿服务,也占了此次中小学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部分。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帮扶关心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学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争当志愿者。
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听上去“高、大、上”,但不少受访的校长和教师表示,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活动,让他们以自己的形式,为美丽乡村建设出力。“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千鹤妇女文化纪念馆。毛主席曾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讲的就是建德市梅城镇的千鹤妇女。这个纪念馆展示了上世纪50年代妇女吃苦耐劳的事迹。”暑假期间,建德市梅城镇中心小学学生在为游客讲解纪念馆的由来。学校与该纪念馆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教师们带领学生为纪念馆的发展建言献策。负责本次活动的教师钱嫱盛说,由于该馆建馆不久,游客不多,学生们建议可以增加一些体验性活动,能让人们体验当年千鹤妇女的这种精神,吸引更多游客。
“美丽乡村建设包括方方面面,这其中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宁波北仑区岷山学校大队辅导员张佳薇说。响应当地霞浦街道“美化乡村环境”的号召,学校组织学生在农村的窨井盖上以“低碳乡村 美丽乡村”为主题,开展了绘画创作。
宁波中学学生走进磐安县双峰乡小学,为那里的留守儿童开设了兴趣社团课,教他们编织手绳和吹奏笛子,并为他们设计了趣味游戏。宁波中学在抗日战争时期曾迁往双峰乡小学办学,与那里结下了不解之缘。学校已经连续3年利用暑期组织学生来到双峰乡小学,开展各类公益帮扶。去年,该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双峰乡学生授课模型制作。学生们结合平时学到的科学知识,教那里的小学生制作了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深受他们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