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办学点开展工匠进校园活动。学校供图
丹阳中专办学点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接受视觉训练指导。学校供图
金陵分院汽修专业师生开展实训教学。学校供图
■解码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项目
2003年,江苏省成立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整合全省中职优质办学资源,在符合条件的中职学校中设立分院或办学点,举办五年制高职。
经过20年的探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在一体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而卓有成效的经验,探索建构了五年制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南京鼓楼医院产科护士王洁珣是个有着11年护理经验的“老”护士,虽然她今年只有26岁。2012年,初中毕业的她进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学习,开始接触护理专业知识,5年后转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继续本科学习。王洁珣以扎实的医学基础、熟练的护理技能,在江苏省政府奖学金项目的申请中脱颖而出,赢得了成为剑桥大学交换生的机会。
20年如一日,通过对办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的重构,江苏成功走出了一条五年贯通“一体化”育人的实践道路,为职校生的成功创造了无限可能。在最近公布的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五年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项目获得特等奖。
五年贯通培养为何能在江苏这块土地上蓬勃发展?这种跨越中职和高职两个办学层次的办学模式,对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具有怎样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日前,记者走进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一探究竟。
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关键
五年制高职,20世纪90年代曾在全国多点开花。当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一批国家重点中专校纷纷试点举办五年制高职。
五年制高职能够在江苏做大做强,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与时代必然。20世纪八九十年代,江苏乡镇经济蓬勃发展,这些乡镇里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江苏中等职业教育基础非常雄厚,不少中职学校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和外部资源方面甚至优于很多高职院校,但很难直接升格获得发展资源。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严峻,这些中职学校更是对发展五年制高职充满期待。2003年,江苏省成立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整合全省中职优质办学资源,在符合条件的中职学校中设立分院或办学点,举办五年制高职。
曾任江苏省副省长的王湛,是当年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发展的重要决策者,他回忆:“我们探索并积极推进五年制高职发展,主要基于三点朴素的认识:一是培养更多专业思想更加稳定、专业能力更强的专业技能人才,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延长学习年限,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三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这种“小学院、大学校”的办学模式在全国独树一帜,从一开始就印刻着“率先探索、先行先试”的时代标签。
先行先试,意味着无经验可循。办学伊始,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面临着标准体系缺失、教学过程失范、办学治理低效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院逐一攻克。但在问题的化解中学院发现,其实很多问题都有同一个归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往往中职和高职各管一段,未能形成一以贯之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人才培养的脱节。由此,“一体化”三个字浮出水面,成为化解众多难题的一把钥匙。在这一理念下,学院把“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实施、一体化治理”作为改革的逻辑主线。
2007年,学院启动课程改革,对人才素养、专业技能、岗位实践进行五年贯通的一体化设计,形成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各办学单位在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订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实施情况,每年滚动式修订。
经过20年的探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在一体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而卓有成效的经验,在全国率先建构完成五年制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克勇说:“一体化设计,开发五年制高职标准体系,明确一体化育人的基本规格,解决了‘育什么人’的问题;一体化实施,再造五年制高职教学流程,探索一体化育人的实施路径,解决了‘如何育人’的问题;一体化治理,健全五年制高职治理机制,创新一体化育人的治理体系,解决了‘育得怎么样’的问题。”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这标志着职业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改革的重要目标与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融合,办学实践的现实定位
本地生源、本地培养、本地就业,“在地性”是江苏五年制高职的独特优势。正是因为这一独特优势,使得在上一轮江苏经济腾飞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五年制高职,进入新时代仍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刘克勇告诉记者,全国有1400多所高职院校,位于县和县以下的很少,虽然一些高职院校与县城相距不过几十公里,但因观念认识、体制机制和历史惯性等因素,很难深入到县乡产业中,这也使得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毕业生不愿意回乡就业,这种“城市中心”导致高职院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招收的新生中,县及县以下生源占80%以上,其中农村生源占70%以上。学院毕业生多年生源地就业率在85%以上,回乡村服务就业比例在65%以上,服务中小企业比例在80%以上。20年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了33万名毕业生。“我们五年制高职在地方政府和本地企业心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刘克勇说。
正是因为“在地性”这一独特优势,使学院提出的区域融合、平台融合和目标融合都融合得“丝滑”而顺理成章,真正实现了学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
为实现“区域融合”,学院结合各区县人口规模和产业发展,参照各中职学校的质量指标和人才培养状态数据,统筹布点,同时引导各办学单位对接本区域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差异化设置专业。
专业调整一直在路上。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学院聚焦智能制造、现代农业、学前教育、护理、现代服务业等技术技能训练周期长、教学内容复合性强、贯通培养优势明显的专业,增设专业点、扩大招生人数,同时退出一批办学条件不足、用人需求不旺、就业水平较低的专业。在无锡机电分院,校长蔡军告诉记者,随着无锡物联网中心地位的凸显,从2017年起,学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满足当地企业的人才需求。
各办学单位还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实现校与企的平台融合。刘克勇介绍说,学院明晰合作主体的育人权责,组建了“鹏程职教集团”“苏北财税共享服务中心”“京东校园商务中心”等30多个层次分明、梯级合作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立德树人、德技双修”,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德与技的目标融合,是校企成功合作、毕业生受到欢迎的关键。“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现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关注课程与学生终身发展的匹配,构建‘成长式’课程体系,实现职业教育课程观与素质教育课程观的有机融合。”刘克勇说。在这样的育人理念下,五年制高职的各类课程都有准确的功能定位,按照学生身心发展和能力进阶要求,形成工学交替、学用互嵌、螺旋递进的人才培养路径。
五年制,创新发展的独特优势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褚志平每年都会参加医院的招聘工作,在同等条件下,她更加青睐五年制高职的毕业生,“他们操作能力强,可塑性强,临场应变能力更好”。
在制造业企业无锡高新区的航鹄精密机械公司,记者也听到了相似的评价。公司办公室主任周百桃说:“我们使用的五轴加工中心,一般三年制的高职毕业生,至少要经过一年锻炼,才能从操作工转为调机员。而五年制高职学生只用半年,最短的三个月就可以调机,因为他们在学校的实践学习时间最长。数控机床操作需要积累和沉淀,没有一定时间的训练很难达到我们要求的水平。”
“专业基础牢、职场黏性高、发展后劲足”,用人单位贴在五年制高职毕业生身上的这些“标签”,在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校长张宁新看来是必然,这与五年制高职“长周期”教学的优势分不开。“较强的综合技能一定需要较长时间培养,五年制高职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教学、技能培训与岗位融入的无缝衔接。”她说。
江苏理工学院职业教育研究院庄西真认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不仅“宜长”,而且“宜早”。五年制高职学生处在“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关键期”,根据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从14岁起,人就进入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由于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容易对技术技能产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
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与交叉融合,劳动力市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上涨。而复合型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主要呈现“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可迁移”等特征。复杂的职业能力需要长时间的技能训练,也更加符合初中起点的学生进行长学制学习,而这正是五年制高职办学的独特魅力所在。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发挥学生培养起点早、技能训练时间长、教学内容复合性强的特点,实行模块化提升,后一模块在前一模块基础上深化推进,切合素质养成、知识获得、技能习得、创造力提升的累积效应与年龄效应。“一二年级突出知识入门、单项技能、职业认同等基础性要求;三四年级突出知识关联、多项技能、职业定向等综合性要求;五年级突出知识应用、综合技能、职业发展等创新性要求。”刘克勇说。
在长达20年的实践与探索中,江苏五年制一体化人才培养形成了既定的原则、路径、程序和内容,并在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制度体系实施上不断深化与完善,为全国职教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江苏范式”。2021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发起成立的全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联盟,得到了20多个省市高职院校和多家全国性行业企业机构的积极响应。
专家点评
五年贯通培养 可学可借鉴
邢晖
江苏20年磨一剑,构建五年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并付诸实践,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当下,乃至于今后,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向何处去”,都有着重要的历史、现实和前瞻性探索意义。一方面,解决了长期以来五年制高职自身存在的办学标准缺失、教学活动失范、学校治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服务学生可持续成长探索了一条先行先试且成功有效的新路。
好成果的标志,在于能否可复制可推广。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秉承“一体化”育人理念,开发了专业建设、教学实施、教师发展、质量保障等全要素、全过程、全领域标准体系,构建了贯通五年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了毕业生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等多种机制,这些标准、课程、机制等被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借鉴和采纳。
好成果的标志,在于它的效度和贡献度。办学20年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中县及以下生源占比80%以上,毕业生生源地就业率在85%以上,为县域经济发展输送了30多万名毕业生,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好成果的标志,在于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基础上的创新。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包括技能人才培养的起点要早、培养周期要长、培养方式要接续(“宜早、宜长、宜贯通”)的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培根”理论,丰富了技能人才成长的内涵,填补了技能人才培养的理论空白。
值得深思的是,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本身是一种创举。在20年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中职学校艰难命运的齿轮刚刚开始转动,江苏中职就先行一步寻求突围之路。这一成果同时也启示了职业教育:路在脚下,要审时度势,以改革和创新求更大更好的发展。 (作者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教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