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品格+效率”加强智媒时代影视人才培养

网友投稿  2023-10-12 08:08:08  互联网

    智媒时代的来临推动了影视业繁荣发展,网络与新媒体技术革新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等随之发生变化,加快了影视作品的制作流程,拓展了影视文化生产的边界。个性化推荐和大数据分析则让观众能够更轻松地找到符合个人兴趣的内容,提升了观众的体验感。高校影视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化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以数字资源为核心的智慧教学模式,以“微影视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为载体,直面智媒时代的挑战与应战,凝练出“品格+效率”的教育观念创新,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影视行业应用型人才。

    “品格”塑造

    提升人文素养内涵,应对技术低准入门槛

    智媒时代,新媒体技术的革新使得影视制作的门槛降低,更多的人可以通过简单的设备、平台、应用实现自己的创作梦想;影视艺术已不仅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更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高校影视教育的观念需要重新定位,转变以技术人才为中心的培养思维,从“求真”靠向“求善”,注重引导学生发展“艺术审美力”,增强学生从事影视艺术创作的原创性和思想内涵。青岛理工大学“微影视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第一步便由此展开,基于理论教学改革,开拓出“经典思想传授结合时代精神培育”的人文素养教育板块,采用“沉浸式+自主式”的场景化教学方法,塑造学生从事影视艺术创作的“品格”。

    课程通过邀请微电影、微纪录片、微视频等方面的从业者进课堂,运用其在一线实践的经验,真实呈现经典思想结合时代精神的创作经历、收获与感悟,帮助学生切身体会到如“通俗化、故事化、精品化”等传统创作思路在新时代现实语境中的魅力,做到让学生“听得进、真相信”。而那些将深刻思想与时代精神相碰撞的作品,如《井冈守山人》《月是故乡明》等,大多涉及主流精神与价值观的阐述,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探讨在目前的影视艺术创作环境下,涉及“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担当、振兴”等问题的思考,实现高校教师、产业人才、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共同分析的深度学习模式,潜移默化地完成学生从事影视艺术创作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课程还注重引入数字教学资源,创建了以中国影视风云人物“札记、访谈与新闻”为栏目的公众号,并将其作为课程线上学习平台的雏形,为学生自主从事理论知识的预习、复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效率”提升

    凝练核心竞争力,直面影视行业发展变化

    青岛理工大学“微影视制作”课程在理论教学方面立足于学生从事影视艺术创作的“品格”塑造的基础之上,实践教学改革则以“效率”为指向,直面智媒时代的影视行业在“市场需求、作品创新与伦理挑战”方面的发展变化,凝练学生所学专业技能的行业竞争力。

    用贴合市场需求的实训课堂应对影视人才需求变化。智媒时代,与基础影像拍摄技巧相比,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正逐渐凸显。尤其是随着AIGC(人工智能内容自动生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自创影像内容在影视文化生产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因此,掌握AIGC的专业影视艺术人才越来越具有市场认可度。目前,青岛理工大学“微影视制作”课程已经开始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衔接一定的AIGC实训教学内容,尝试培育AIGC的实训项目。这一探索在课程教师的理论知识传授基础上进行,并依托2023年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视觉实验室达成教学合作,创办了“专题实训课堂”,让学生能够真正“摸得到、用得上”一线AIGC平台与相关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技术应用的难题。“当堂实训,当场出片”,实训成果对接“数字媒体艺术大赛”等学科竞赛,切实提升了学生对创新形态影视产品的制作能力。2023年,在学生实际拍摄结合ChatGPT4.0与Stable diffusion平台制作的微电影广告作品中,取得了一项“学院奖”国家金奖与一项“大广赛”国家优秀奖的好成绩。

    以师生双向的案例库建设推进案例教学的年轻化。长期以来,案例教学就是国内高校影视类课程实践教学的“前沿阵地”。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接触多样化的影视资源,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影视创作规律和艺术内涵,也是学生接触影视行业一线实践成果的基本方式。而随着智媒时代影视艺术作品类型化的持续深入发展与受众群体年轻化程度的提升,案例教学所依托的案例库建设也随之迎来了挑战,作品的收集、解读与指导,需要进一步贴合时代新青年的需求变化。青岛理工大学“微影视制作”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开放属性,从“Bilibili、新片场、网络广告人社区”等年轻观众群体聚集的影像视听平台广泛收集微影视作品,逐步建立了师生双向的微影视案例库,将其作为课程案例教学的全新载体。所谓师生双向,指的是该案例库建设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案例作品的选择不仅以教师对年轻观众需求的判断为依据,同样吸纳了学生对时代语境下微影视艺术的理解与判断。该案例库建设既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学习需求,同时还能实现学生主动分享的学习心理需求,达成案例教学的“双料”效果。

    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化于实验教学之中。智媒时代,新媒体技术革新在推动影视艺术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因监管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使影视艺术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推动学生更好融入行业并作出积极贡献的有力保障。青岛理工大学“微影视制作”课程注重将多学科教育理念融入职业道德的课堂教学环节,优先帮助学生理解微影视的艺术伦理与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正视其复杂性。基于此,课程创造性地将职业道德的议题内化于实验教学环节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课程首先搭建了实验情境,在教学现场模拟“脚本拍摄、后期制作、宣推宣发”等具体的微影视制作工作情境,以角色扮演为主要方式,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职责,如编导、制片人、剪辑师等,并要求学生在此过程中思考各职责的职业定位、工作守则与伦理挑战等问题,作出相应的决策。在实验情境模拟之后,课程则围绕实验成果展开探究,组织专题讨论会,让学生分享在实验过程中总结的观点和经验,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从事微影视制作所需职业道德建设的理解与认知,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素质能力。课程还设计了伦理宣誓环节,以仪式化的形式巩固增强学生的伦理意识,这也是对课程实验教学成果的回顾与展望。

    智媒时代,面对影视行业的技术前景、现实需求的变化,面对新一代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大学生,高校影视艺术相关课程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和育人模式的探索。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看准智媒时代影视教育发展的新机遇,以“微影视制作”课程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努力完善育人模式创新,推动师生共同进步。

    (王浚丞 巩湘红)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10-18/xw_6263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