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在增强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增强我国教育国际话语权的新赛道。”近日,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召开的2023年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国际研讨会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马树超表示。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提速的十年。
数据显示,2010—2022年,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增长迅速,从2010年的313个增加到2022年的1034个;目前全国28个省(区、市)的200多所职业院校在75个国家(地区)设立或签约建设400多个办学机构和项目,涌现出“鲁班工坊”等一批境外办学亮丽名片。
“中国职业院校跨境输出涉及的目标国家逐步拓展,覆盖范围从试探输出的零星区域逐步延伸到世界五大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其中占据主体地位。”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祁占勇说。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刘晓介绍,中国职业院校跨境输出的主要方式是在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与对方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建立海外办学机构,为“走出去”的中资企业进行海外员工培训,为亚非国家开发教学资源等。
当前,中国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中文+职业教育”特色项目,为各国学员提供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发展机会。“职业教育正成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就业和民生改善、各国人民民心相通的有效桥梁,成为中外经贸和人文交流合作的新载体。”刘晓说。
未来,中国职业教育该如何更好“走出去”?
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院长周谷平认为,在布局上应该加强规划,改变零散的布局,有重点地汇聚资源,辐射带动周边国家共同合作。“产教融合不能只在国内谈,也要让职业教育‘走出去’,职业教育应该更大规模地跟随企业、工业园区‘走出去’”。
刘晓也认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应该加强多元主体的紧密合作,强化与地方政府、当地政府、本地院校、海外院校、行业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大型“走出去”企业的深度合作。
中国教科院副研究员宗诚建议,职业教育“走出去”应该在信息共享、资源协调、制度修订方面加强国家统筹,同时,可以以培训为起点,逐步扩大过渡到学历教育。
马树超建议,超前布局教育强国建设高职专项,开拓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合作研究新局。
“除了进一步扩大办学范围,还应该促进国际理解,借助国际组织向世界各国积极宣传我国职业教育中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思想的国际传播。”祁占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