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城市里,一所规模最小、设施陈旧、教师平均年龄最大、学生数量最少的“小量级”学校,该怎样生存和发展?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康平路小学(以下简称“康小”)没有受困于自己的短板,反而以“小而精、而美、而优”绽放出教育“大智慧”。
“精细化+人性化”烘托校园和谐
康小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外来务工家庭,由于家长无暇照顾孩子,长期的自由散漫导致他们缺乏规矩意识,乱丢乱抛、书写马虎、缺乏文明礼貌……这就是学生的“初始状态”。养成计划首先从文明礼仪开始,学校在“红领巾广播”中设置了“礼仪之星”专栏,利用每日晨会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要求教师做好示范,遇到同事主动问候,遇到学生主动打招呼。
时间一长变化悄然发生,遇到师长时,孩子们学会了面带微笑主动问候,懂礼貌、知礼仪逐渐成为习惯。之后,学校每月确立一个主题,“不乱丢乱抛”“不乱涂乱画”“不追逐打闹”……现在漫步校园,处处可见和谐优雅的言行。
学校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如何体现精细化、人性化,往往决定了这所学校的“温度”和“高度”。康小规模小,专职教师少,一位教师可能身兼数职。有一位体育教师除正常教学,还负责学校的多个体育社团,而这些社团训练都在课后,比赛都在周末。这位教师颈椎不好,发病理疗时早上都会迟到一会儿。对于这样一位能吃苦、实绩好的教师,如果硬按学校的考勤管理制度来要求她,势必会打击她的积极性。
对此,学校“专人专事专议”小组决定,这位教师可以用加班时间与迟到时间相抵充,并进行了相关制度的细化。这个决定在学校里引发热议,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这样的管理有人情味,符合校情师情。人性化管理有利于实现学校的制度化管理,教师们对教学管理、作业管理、师德师风等方面的制度执行更加自律、严格、规范。
“文+景+情+美”育出新人
康小学生的家长绝大多数是小商小贩等进城务工人员,文化层次不高,学生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难免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遇事不冷静,容易引发矛盾或冲突。学校便打造“美丽校园、温暖教师、可爱学生”,让目之所及皆是美好,心之所向皆能成真,以文化人、以景育人、以情动人、以美传人。
围绕“和雅校园”建设,学校对校园文化进行了重新布局,让每一处建筑都成为一个精致景点,让每一面墙壁都展示一个文化主题,实现一层一系列、一栋一主题,让“和雅”文化氤氲于每条廊道、每级楼梯、每面墙壁和每间教室,使学生在“和雅”文化的涵养与滋润中逐渐变成讲雅言、践雅行、养雅趣的“和雅人”。
因为面积小,可用的整块大地方不多,学校就将操场北侧的一整面墙设计成了“感恩墙”。有教师不解:别的学校操场上都是一些运动标识,为什么不做成“运动墙”呢?其实学校活动空间有限,操场是学生每天除了教室来得最多的地方,因此要尽可能发挥这面墙的育人功能,一到操场就看到,不忘感恩祖国、社会、学校、教师、父母、同学,感恩每一位对社会默默奉献的人,耳濡目染就会从内心认同。学校还特别设计了一面“国学墙”,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积极做一名弘扬优良传统的“和雅少年”。
“重点突破+全局推进”赋能师生发展
谈到学校优质发展,有教师总强调学校生源不好,想把质量抓上去太难。怎样打破这个僵局?要找准撬动全局的支点。学校英语组教师相对年轻,很认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于是英语组率先进行了课堂改革实验——加强教学研讨,调整课堂结构,关注“每一个”,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问、敢想。学习中推行伙伴学习,在小组里试行“小先生”制,充分发挥组内成员的作用,互帮互学、互助互进、共同提高。一个学期后,学校英语组的成绩进步明显,有两个年级跃居全区榜首。
点亮一盏灯更要照亮一片。借着英语组的东风,学校又将目光瞄准了资源比较丰富的数学组,从学校层面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研讨活动。只要个人有发展意向,就鼓励业务“追星”,学校还定期邀请市区名师到校指导工作,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教师参加讲课比赛,由校长牵头组成磨课小组,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过,一句话一句话地磨,最终数学组的教师连续获得多个区级一等奖。
学校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开展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近年来,学校有学生获得全国网球冠军,篮球队荣获区级比赛的冠军;课本剧、朗诵、合唱、舞蹈、科技、书画等社团也屡获奖项。“小体量”的康小在质量面前不再弱小了,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学校锚定的目标是“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康平路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