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以高质量教育全面支撑共建“一带一路”

网友投稿  2023-10-19 08:08:08  互联网

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②参会记者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 ③10月17日,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乘客在行驶中的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列车车厢内拍照。新华社发

    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涉及通过鲁班工坊等推进中外职业教育合作、继续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等教育相关内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要深刻认识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和作用,系统总结10年来教育领域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显著成效,谋划教育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人文性作用

    教育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10年来,教育系统围绕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开展了更大范围、更高质量、更深层次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之本,是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是国之大计、民生之本,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理念引领、人才培养、科技进步、文化自信、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作领域,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都离不开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教育是创新力量的源泉和科技发展的动力,是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先导。当前,教育与科技、人才的关系更加密切,教育培养创新力量,也推动科技发展,是重要的发展原动力。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离不开教育培育的创新力量和科技发明的重要引领。

    教育是民心相通、文明互学互鉴的重要力量,是夯实共建“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也是使共建“一带一路”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教育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需求,加强教育和人文交流机制建设,促进了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文化交流融合和文明互学互鉴,进一步夯实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

    教育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取得历史性成就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教育系统全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强化务实合作,加大推进力度,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全面支撑共建“一带一路”。

    一是语言互通成效显著。据统计,2017年至2022年,我国累计选派国际问题研究和非通用语种人才3000余人,涉及68个非通用语种,涵盖4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举办“汉语桥”夏令营项目,累计邀请100余个国家近5万名青少年来华访学;支持143个国家10万名中文爱好者线上学习中文、体验中国文化,激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文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二是来华留学规模持续扩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学生选择来华留学。教育部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承诺每年向共建国家提供1万个奖学金新生名额。

    三是教育交流合作日趋紧密。10年来,我国在多个共建国家开展境外办学,与共建国家建立了17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启动了海外中国学校建设试点,成立“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合会”,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启动“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深化中国—中东欧教育交流合作,等等,区域教育交流合作网越织越密。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获得合作国教育部批准,纳入其国民教育体系。

    四是教育人文交流不断深化。要充分发挥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引领作用,共商共建共享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大学校长论坛、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等重要平台。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连续7年举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及相关活动;合作设立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资助计划,已资助24个青年学者研究项目。10年来,教育部与广西、云南、福建等19个省份的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有力提升了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文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夯实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

    以高质量教育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共建“一带一路”步入第二个十年。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教育系统要根据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和行动部署,进一步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以高质量教育发展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和创新支撑。

    一是加强机制建设,增进共建国家的理解互信。在共建“一带一路”总体框架下,健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建设,加强智库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增进共建国家的教育智库及专家的交流合作,增进共建国家对中国发展模式、国家政策、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解,为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提供科学支撑;逐步将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丝路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各国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青少年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

    二是突出品牌引领,为共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努力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领域打造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积极推动“教育出海”,发挥鲁班工坊等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教育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与各国扩大共建联合实验室数量,支持各国青年科学家来华短期工作。继续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努力打造“留学中国”品牌,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三是积极推动教育标准研发,提升共建国家教育质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育领域标准、规范、指南等的研究制定,打造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教育标准制度体系。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享我国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高水平师资培训。探索建立具有国际可比性的教育资格框架,加强与共建国家的学分学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努力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

    四是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惠及更多共建国家和人民。数字化正在深刻影响全球教育的发展和变革。近年来,中国探索创建“一带一路”教育数字化联盟,与共建国家联合开展教育数字化项目,推进共建国家数字教育发展、数字化人才培育;积极打造共建“一带一路”教育数字“软联通”,逐步弥合共建国家教育“数字鸿沟”;探索建立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各地交流合作数据共享,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高质量的数字教育资源。

    (姜朝晖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李洋系该院助理研究员,本文系该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理论体系研究”[GYI2023001]成果)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10-24/xw_6283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