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课程设置之初,公共选修课作为通常面向全校学生的课程,其目的是能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接触不同的领域,拓宽视野。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到内容体系不完善、与学生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等问题的影响,公选课程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其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为此,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在实际教学中创新举措,在大学公选课程中落实体验式教学改革,进一步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促进了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完善内容体系
让大学公选课程更有吸引力
为了切实提升公选课程的质量,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持续完善内容体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理论,贴近学生实际,直击学生关注的理论热点和实践中存在的疑点,让大学公选课程更有吸引力。
以“艺术美学”课程为例,该课程以问题导入,帮助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美学学科发展的历史,掌握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认识美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启发学生对美学发展及切身生活环境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国工匠与传统造物”课程则通过讲述中国故事,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中国古代造物始于本土、善用自然、巧夺天工、技术传承、技艺融合等造物特征和工匠精神,展现我国各个历史阶段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及为世界文明进步所作的技术贡献。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启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厚植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并由此培养了学生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扬州剪纸”课程中,教师通过全案例教学,将知识点嵌入到具体的案例中,在案例设计的过程中强化探究性,培养学生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和意识。
紧密结合实际
让大学公选课程更有号召力
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除主修专业外,学生也应该涉猎不同学科,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科学,从历史到其他文化研究,都要广泛研读。
为此,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紧密结合实际,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公选课程中设置“美术鉴赏”“书法鉴赏”“服饰美学与服饰搭配赏析”“陶艺与雕塑”等课程,与此同时,为了提升大学公选课程的号召力,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将社会实践与公选课程相结合,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艺术欣赏、专家讲座、企业参观、高校共建等活动,通过增强学生的切身体验感,让学生从中有所学、有所悟。
响应学生需求
让大学公选课程更有凝聚力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注重响应学生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在“创新思维训练”“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等课程中增加实习/实训环节,并在经费保障、基地建设、指导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学生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切实锻炼了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思维训练”“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等课程的定位是及时解决大学生对职业发展和定位的阶段性困惑,引导大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为此,在该项公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不断思考如何提升和优化课程建设,进行了多次论证,最终确立了集知识讲授、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分享展示于一体的互动体验课授课形式,建立了课程活动库,并确立把提供实习平台作为重要的互动体验活动引入到课程中去。帮助大学生正视自己、发展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
长期以来,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秉承通识教育的理念,坚持通过公选课程搭建体验式互动平台,力求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创新素质、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后续工作中,学院将持续在大学公选课程中落实体验式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大学公选课程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号召力与凝聚力,成功搭建艺术学科门类更加完整、教学内容与学生受众覆盖面更广、艺术理论课与艺术实践课并重的公选课程教育教学体系,让学生拥有更加宽广的综合性艺术文化视野。(杨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