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不少父母可能会发现这样一种状况,即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时好时坏,但总是围绕自身的真实水平上下波动;孩子某次表现异常出色后,下次往往没有那么出色,某次表现异常逊色后,下次往往没有那么逊色。这种情况很符合统计学领域中的经典规律之一“回归效应”。它的本义是指极大值或者极小值倾向于向平均值靠拢,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人或者事物不可能一直处于“巅峰时刻”或“低谷时刻”。
这个经典规律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领域,家长如果对“回归效应”缺乏了解或认识,则容易导致对家庭教育方式和效果的盲目归因。例如,孩子某次表现异常逊色时,家长严厉地批评了他,结果孩子下次表现进步了;孩子某次表现异常出色时,家长激动地表扬了他,结果孩子下次表现反而退步了。这时,有些家长就错误地认为批评比表扬更有效,于是将批评作为家庭教育的首选方式,教育行为逐渐偏离正轨,最终不但容易陷入低效家庭教育的“旋涡”,还会破坏亲子关系。
如果家长能科学认识“回归效应”,将有助于优化自身的家庭教育观念与行为。从策略层面来讲,笔者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其一,关注孩子的日常状态,了解孩子的真实水平。相比孩子偶尔异常出色或者逊色的表现,孩子日常状态下相对稳定的表现更应该引起家长关注。例如孩子某个科目的学业成绩,本学期或者本学年多次考试的平均分往往更能代表孩子的真实学业水平。家长应该长期关注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日常表现,从而全方位地客观了解和评估孩子当前的真实水平,这样有助于对孩子建立合理的期待,帮助他制定符合真实情况的个性化发展方案。
其二,恰当运用表扬与批评,激励孩子稳定前行。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正如“鸟之两翼”,如果运用得当可以相辅相成助力孩子成长。首先家长要有清晰认知,理性面对孩子超常或者失常的表现,在对孩子进行表扬或批评时掌握合适的尺度。当孩子发挥异常出色时,不一定表现得欣喜若狂或者赞不绝口,在肯定孩子成绩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他分析此次表现出色的原因,引导孩子培养稳定的情绪及建立对自己的合理期待。当孩子发挥失常时,也不要过于失望,同时让孩子明白人不可能永远在“巅峰时刻”,要以平常心正视失败,总结教训继续前行就好。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要针对其具体行为而非人格。其次,家长对孩子的表扬或批评要及时。例如孩子在学校受到表扬了回家告诉家长,此时就要及时给予孩子共情和积极回应。批评时也不要翻“旧账”,不要反复提起孩子曾经表现不佳的经历,否则容易诱发亲子冲突。最后,家长不要随意表扬或批评孩子。随意或敷衍的表扬和批评只会削弱其应有的作用。
其三,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如果家庭氛围中充斥着紧张与高压、专制与包办、矛盾与争吵、消极与懈怠,必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塑造带来消极影响。在充满负能量的家庭中,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更容易受到“回归效应”的影响。例如,一旦孩子的某次表现较差或发挥失常,低于他的平均水平,很可能会让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加剧亲子或夫妻间的矛盾,甚至出现“冷暴力”或“热冲突”的现象。因此,不管处于怎样的生活境况,家长都要尽量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努力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
(作者系河南省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