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浙大城市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从顶层设计着手,依托自动化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以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中心为载体,总体布局,重点推进,让专业教师承担起课程思政的主体责任,通过“顶层设计—专业—课程—教师—评价”体系,全方位、分层次、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学院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做到试点先行、特色培育、逐步推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以顶层设计为基
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学院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浙江省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引,从顶层设计入手,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功能,提升专业课程育人实效,成立了课程思政建设中心,并以此为载体,以“一芯一艺”师德师风工作坊和“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为“两翼”,形成了“一体两翼”架构,共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为协同构建课程育人目标与专业育人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专业建设为本
明确课程思政目标
结合学校战略发展方向、专业特点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深入研究和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思想政治元素,推进学院各专业课程思政协同体系构建。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梳理符合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元素库,设定专业特色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并在专业建设、教学运行与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
以示范课程为引
发挥积极辐射效应
学院全面推进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以专业课程群和方向课程群为主体,培育一批以专业课为主体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择具有代表性、体现专业特点、符合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的课程进行重点打造,着力塑造既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又具有育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的一流本科课程,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突出课程的价值引领,强化示范引领和辐射效应。通过开展国家、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分享建设经验交流活动,积极推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和申报工作。近两年,新增“电机与拖动”国家一流课程、浙江省一流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校级思政示范课程多门。
以师德建设为要
营造课程思政氛围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协同发展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思政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师德研讨会和评选活动,深入了解师德的内涵和要求,增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责任感。激励广大教职工践行“四个相统一”、当好“四个引路人”、争做“四有”好老师,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青年教师成长,围绕“师德、师规、师能、师域、师境”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步形成具有信电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营造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
以信享品牌为魂
探索师生共进模式
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积极营造课程思政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思政的建构过程中,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合作探索学习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技术,以学生的视角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通过课程思政分享推广品牌“信享”平台,加强师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重要作用,形成有成效、可复制、可迭代的师生互动双通道课程思政模式。
经过不懈探索和实践,学院现已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有意识、有意愿、有能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学名师,做到教师有榜样;通过培育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和发挥思政功能的示范课程,做到课程有示范;通过提炼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学优秀案例,做到专业有氛围;通过总结凝练一批学院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新成果、新经验、新模式,做到成果有测量。未来,学院将继续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建设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地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专业建设与思政建设同向同行,培养专业能力强、思政素养和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王雪洁 乔闪 刘玮 毕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