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升区域整体教育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南京市高淳区教师发展中心在区域教育教学工作中,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改革项目——“‘四维一体’课堂改革”为抓手,以“减负增效、提质赋能”为改革愿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四维一体”,系统推进课改
在中心看来,课改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一体化课改系统工程的顶层设计和运作机制是课改成功的关键。一方面,一体化机制需要包含课程实施过程的全部通道,从教、学、评一致性出发,打通课程落实“最后一公里”。因此,中心提出“四维一体”课堂改革。“四维”就是“课程目标的落实”“教学目标的设计”“作业目标的匹配”“学习目标的达成”,努力提升教学目标、作业目标、学习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吻合度。另一方面,课改的顺利实施需要来自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的配合,把力量融合一起,成为推动改革的动力。因此,中心以“四维一体”课堂构建为切入点,对高淳区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乃至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实现了深度统整。
聚焦环节,细节深化课改
1.研训一体转变教师认知
在课改过程中,“五育”并举、核心素养、“双减”政策如何科学有效地落实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关键在于细节教育,在于对每一个环节的精细化设计。为了让教师的教学认知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中心将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一体化融合开展:一是创设“锚定目标,高度协同”的研训一体新机制。通过项目实施消除各板块隐形业务壁垒。二是探索开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教师发展新路径。以“四维一体”课例研究、项目专项课题为载体,探索实践任务驱动式区域教研模式。三是努力营造“区域协同,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新生态。通过子项目建设、专项课题研究、课例资源开发等载体加强联结,区校联动,实现学科团队的共同发展、资源共建。
2.磨课例让知识变“活”
课改不是排除知识,相反,作为人类认识成果的结晶,知识本身蕴含着育人价值。问题在于如何让知识“活”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而不是“活”在繁多的课业当中,而这一目标也正是“双减”的要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心笃信重复的能量,在高淳区开展了广泛的“四维一体”课例研究,带领教师一遍遍经历“研读课标—教学设计—课堂展示—研讨反思”全过程研究,让课例研磨活动成为“四维一体”教学的体验点和生发点。此外,高淳区教育部门还投资150万元新建了教育资源建设中心,对课例研究成果进行拍摄与资源共享,目前已累积了200多节课例资源。就这样,教师在重复中生发出了对核心素养的体悟,以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实施课堂教学,通过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形成。
3.榜样作业落地“双减”
作业不仅是课改的重要一环,而且也是落地“双减”的关键一隅。中心组织学科研训员多次进行研讨,制定了区域学科优质作业标准,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作业设计开展校本研训活动、校级作业评比并选拔优秀作业参与区级评比,进行优质作业设计的“放样”,把作业设计优化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4.现场会制度互借“妙招”
学科育人、教学育人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和过程,它以整体性、结构性的力量培育人,不仅是思政、道德教育,还包括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初中的“盯紧目标探索质量增长点,抓住要素落实行动切入点”“中考一轮复习课堂教学观摩”,小学的“绿色质量体系的构建 过程性评价管理”“实景视域下的区域劳动教育推进”,以及“中小学衔接”现场会……在中心设立的区级“教育教学‘双亮’现场会”制度下,市、区现场会成为定期展示区域内学校教学改革成果的实践路径,学校的特色“妙招”在会上被挖掘出来,书写着相互借鉴的榜样力量。
南京市高淳区教师发展中心始终深深扎根于区域教育土壤,在基础教育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如今,“四维一体”课堂改革已然成为区域教育品牌,成为促进全区教师以研促教、全区教育落地核心素养和“双减”政策以及全区学校均衡发展的重要推手。
(杨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