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理念—机制—平台” 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实践

网友投稿  2023-11-01 08:08:08  互联网

    推动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深度开发人力资源的现实需要。统筹推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工作是一项新事物,涉及研究生培养理念、体系和机制的转变。近年来,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团队(以下简称“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课程团队”)围绕非全日制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进行了积极实践,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实现发展状态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扎实推动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本文系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DYAL2022100)和青岛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计划项目(项目编号:Y022022008)阶段性成果。

    创新培养理念,提升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内涵的认识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课程团队认为,要以创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统筹改革,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准确全面深入理解“非全日制研究生”和“统筹改革”的内涵。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是学习方式不同,但两者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契合于终身学习理念,是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全日制学习方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获取知识的迫切现实需要背景下出现的。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看,到“十四五”末,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提升到60%,高等教育将逐渐融入终身教育体系,学习更为自由、教学更为多样的非全日制培养方式也将成为教育服务的重要内容。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从学习型社会角度积极推进统筹管理改革,从适合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要求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开题、中期检查、毕业论文答辩等环节都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行业导师参加。鼓励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调研报告、案例分析、项目设计等多种形式。培养理念由以“规格”“标准”为重心转向以学生需要、成长为重心。

    协调培养主体,健全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机制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课程团队认为,一是要平衡学硕与专硕、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之间的关系,做到“培养方式多样、质量标准统一”,形成以研究生发展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二是要出台并落实激励政策、明确权责、激发活力,鼓励导师从事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工作。三是要把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纳入“三全育人”体系,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指导教育,积极探索与非全日制研究生工作单位协同育人的新思路。青岛理工大学理顺各培养环节,专门制定了《青岛理工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细则》,就培养过程、考核办法、导师指导工作量和酬金作了明确规定。课程团队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合并为一个班,安排辅导员、班主任进行统一管理,非全日制学生可以参与竞选班委,发挥集体育人作用。灵活安排教学活动,根据2019级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来自深圳的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到深圳进行开题和实习督导。注重交流和反馈,积极构建学术共同体,每年邀请毕业生向研究生新生介绍行业发展状况、职业发展经验。

    以开放求发展,搭建职业能力发展的平台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课程团队认为,要积极搭建平台,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深化供需融合,为使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点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需求,及时调整学位点培养方向,突出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新增社区服务与治理、老年服务与管理2个硕士研究方向。深化产教融合,与泰康之家琴园(青岛)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青岛中康爱邻里智慧医养服务有限公司等建立联合培养基地,促进校企融合、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实行双导师制,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骨干为行业导师,与校内导师一起参与对学生的培养。充分发挥了产学研协同育人的作用,不断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体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精准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课程团队认为,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方位转变,对不适应、不合适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立即予以调整、行为坚决纠正,从理念、机制、平台三方面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把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锻造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品牌,统筹管理改革之路也将越走越宽敞。

    (杨书胜 巩湘红 宋传旺 耿淑娟)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11-03/xw_6326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