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重大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正确领会和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定了我国现代化的社会属性。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规定了我国现代化的价值立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遵循。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不论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还是对于社会主要矛盾三次转化的判断,都聚焦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真正使农民变为市民并不断提高素质,需要长期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凝聚起14亿多人民的磅礴力量,发挥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规模优势,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不断以实际举措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规定了我国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一个国家探索自己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自己国家的最大实际有清醒而充分的认识。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从客观实际出发作出选择。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亦步亦趋跟随别国道路,邯郸学步效仿别国道路,都是没有出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在与各国现代化的对比中,彰显出适合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即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强调的是发展现代化的基本国情,“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强调的是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强调的是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达到什么样的现代化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规定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整体性现代化逻辑,最终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脱了单向度追求资本扩张增殖逻辑的窠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坚持和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伴随着社会内部不同程度的贫富两极分化、政治动荡、精神空虚、社会分裂和生态恶化等问题。中国式现代化则以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追求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精神世界丰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本质要求,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了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路径与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深厚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化,规定了我国现代化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为政以德、任人唯贤”为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提供丰富的治理经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深厚的价值内涵,“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天人合一、厚德载物”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和谐的生存方式,“讲信修睦、亲仁善邻”为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提供融洽的模式借鉴。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应对这些挑战和风险,我们要牢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
(作者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别委托项目[23LLDJA00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