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交通学院充分挖掘交通办学特色和交通文化特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建设,按照“136N”交通特色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思路,扎实推进交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2016年,学校获批山东航运文化研究教育基地;2019年,获批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入选首批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普基地;2022年,“交通特色文化育人体系”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汽车文化博物馆获批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2022—2026年);2023年,获批山东省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交通特色文化研学课程入选济南市“行走黄河、品鉴济南”沿黄九省(区)精品研学课程并被济南市首张研学地图收录。
着力建设交通文化体系
交通特色固化于制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山东交通学院作为以培养综合交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坚持以交通特色文化传承创新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以交通文化自信传达中国文化自信和中国道路自信,实现以景育人、以文化人,为青年学生‘传交通之道、授交通之业、解人生之惑’。”学校党委书记王焕斌介绍道。
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耕校史文化和交通文化,以入选2021—2023年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为契机,山东交通学院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等顶层设计,将交通特色文化育人体系融入学校“1357”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培育文化类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推动“文化+文明”有效融合。
让老品牌有新亮点,让新品牌有硬举措,山东交通学院正形成集交通文化发展态势、交通文化传承创新、交通文化落地践行、交通文化优秀成果展示于一体的开放式文化体系,构建起具有校史传承、时代特征和交通特色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实现“内涵+品牌”双向提升。
着力拓展交通文化平台
交通特色内化于心
“大瑞精神和交院人精神都把传统、责任、担当、使命统一起来,交院人精神是我们继往开来、再铸辉煌的财富和支持,更是激励我们交院人奋发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在2023年6月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文化大讲堂启动仪式暨交通文化大讲堂第一讲上,学校校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相贞回校与师生分享了他坚守大瑞铁路14年来的点点滴滴。
邀请具有交通专业背景的教师、交通行业从业人员和校友等进校宣讲,擦亮“交通文化大讲堂”金字招牌,山东交通学院通过一场场交流分享增强师生的交通职业认同感,助力学生明确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引导师生树立投身交通强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不仅如此,山东交通学院还在校内开设“交通大国史话”“交通文化发展简史”等20余门课程,将交通特色校园文化融入课程思政,打造具有鲜明行业院校特色的交通文化通识课;在校外胶济铁路博物馆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聘请相关专家担任学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定期来校开展教学、学术交流活动,将交通强国战略等内容融入思政课堂,让不同师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
着力推动交通文化传播
交通特色外延社会
在校园内参观“六个一”特色文化景观,感受公路、水路、航空、轨道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变迁;徜徉在汽车文化博物馆,近距离感受红旗CA770等10余辆“老爷车”的厚重历史,体会汽车工业特别是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艰辛与成就;在“诚信驿站”亲身体验诚信文化……不久前,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济南实验学校的200余名学生漫步校园,同上一堂“在路上”的交通文化研学实践课。
快书、琴书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一一搬进课堂,学生在木工坊体验传统鲁班锁制作,非遗传承人、知名学者研究员、资深从业者等走上讲台……学校的特色课程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更有沉浸式的交通互动体验。“只有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当代社会焕发生机和活力,交通特色校园文化才能影响更多人,诚信文化才会走得更稳、更远。”学校党委副书记李贞涛说。
通过整合学校“六个一”特色文化景观、汽车文化博物馆、木工坊、物理实验中心、航空实训室等,在“面”上谋篇布局,山东交通学院目前已建成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配置5个研学实践分基地,开发6门特色研学精品课程,打造交通文化精品研学教育实践网络,形成凸显诚信特色、交通特色、山东特色的主题研学品牌。近三年,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济南市长清大学城实验学校等50余所学校的师生到校开展交通文化研学、艺术与手工创作、诚信文化体验等主题研学教育实践150余场次,受到广泛赞誉。
(周颜玲 宁兴旺 刘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