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科学教师须发挥科学教育主力军作用

网友投稿  2023-11-03 08:08:08  互联网

■策论·“推进科学教育工作落深落实”系列评论之三

    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对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关键支撑作用。科学教师是推动科学教育的主力军,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了科学教育工作能否落深、落实。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家迫切需要大量科技创新人才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聚焦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实现跨学科转向,提高课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增强科学传播意识。

    把握课改新态势,实现跨学科转向。从分科治学走向学科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的生长点,未来科学教师要在教育理念、教学实践、教研行动等层面实现跨学科转向。一是打破竖井式分科边界,优化科际知识整合。科学教师应跳出学科本位的传统观念,秉持聚焦于“窄”、放眼于“宽”的教育理念,促进科学教育中学科知识的整合与结构化。二是推动跨界课例研讨,聚焦问题解决能力。聚焦学科共有的“大概念”,开展跨学科课程群建设与研讨,将教研共同体的内部认知通过分科、跨学科的教学迁移,转化为教学问题解决能力。三是开展跨学科教学,创新教学实践方式。教师要主动参与跨学科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全过程,丰富跨学科教学形式。学校要积极创设条件,开发超越单一学科的教学资源,以跨学科教学实践形成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在科学探究与实践过程中洞见学科之间的本质关联。

    善用数字技术,提高课程创新能力。科学教师作为数字素养教育的践行者,应积极探索数字赋能科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路径。一是推动技术赋能课程,实现综合课程群设计。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在课程内容中整合数字资源,建设“科学+X”的数字化科学课程群。二是利用数字技术媒介,革新科学课程实施。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优化课程实施,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人体结构器官,使身体结构可视化,带领学生在具身、交互、有趣的科学学习中发现研究乐趣,以教学媒介的智能化革新开启科学教育新范式。三是聚力数字赋能诊断,提升技术整合能力。以数据资源为融合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的关键要素,利用技术动态检测与实时诊断改善学生学习,如使用智能平台动态监测、实时反馈功能开展学情诊断、课程评价;采用文本识别、图像识别等智能技术,实现作业智能批阅和可视化反馈。

    整合校内外资源,增强科学传播意识。科学不仅是专业人员所讨论的科学,更是整个人类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科学。科学教师作为科学普及与传播的基础力量,要用好用活各类科普资源,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一要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发挥科技传播的社会价值。科学教师应走出教室,推进学生科技社团品牌化、专业化建设,营造校园创客教育学习氛围。应走出校园,依托全国科技周、科教进社区、青少年科普活动等开拓“第二科普课堂”,成为青少年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引路人。二要主动对标科学前沿,提高对科技创新的敏感度。通过追踪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世界前沿科技议题,涵养自身教科研业务中的科技创新敏感度,探索科技成果课程转化的多重可能,打通科学发现融入基础教育科学课堂的壁垒,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三要密切关注社会性科学议题,打造科学传播新范式。科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融入疫情防控、能源安全、粮食安全、转基因食品、数据安全、心理安全等与全球发展息息相关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扩大社会科学问题与基础教育的耦合面。引导青少年探究社会真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传播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态度,打造集科技馆研学、科学阅读与写作等途径为一体的科学传播范式。

    科学教育工作的落深落实,有赖于科学教师充分发挥科学教育主力军的作用。科学教师须精准破题、高效答题,把握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需求,以培养更多国家科技创新人才。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11-06/xw_6333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