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小传
张爱平,南京金陵中学副校长,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数学学会数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南京市陶行知思想研究会副会长,研究成果获江苏省第五届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扫码观课《初中数学体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执教者:张爱平
人民教育家于漪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面对不断变化的、鲜活的教育对象时,我们教师要永远走在成长的路上,永远用思辨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为此,我始终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在实践中反思,在行动中研究,可以凝练为三部曲:重体验、重思维、重表达。
重体验,在课堂研磨中体悟真谛
1991年大学毕业后,我在百年名校南京市金陵中学开始了从教生涯。我积极向有经验的老教师们学习,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在我32年的教师生涯中,具有代表意义的3节课,让我体悟到数学课堂教学的真谛。
1998年9月,我顺利通过南京市选拔,参加了江苏省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在认真打磨《角的画法》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将利用量角器画角中积累的经验,迁移到利用直尺和圆规画角的方法探究中来。在去掉量角器工具时,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类比运用之前画图的内涵本质,来发现新的画角方法:任意画一条射线,以其端点为圆心、任取的长度为半径作弧(相当于作出“量角器”的基本要素),以已知角的顶点为圆心、同样的长度为半径作弧,再用圆规量出已知角两边与弧的交点之间的距离(相当于量出已知角的“大小”),然后用这个距离确定新作角的另外一条边。这样的教学体现了从操作到认知再到经验迁移的特征,有效地突破了“利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学习的难点,让学生理解了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过程的合理性,完全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
2002年9月,南京市全面进入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我有幸为全市初一数学教师开设公开课《不同方向》。在这节课中,我尝试在新课标下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操作、观察、想象、抽象的过程中,形成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会有不同图形的空间观念,逐步抽象得到三视图概念,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节课成为我的另一节具有标志性的代表课。
2011年5月,我受邀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创新教育年会,和省内其他两位教师一起,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开设研究课《全等图形》。这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图案特征分析、生活图案分类、几何图形分类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全等图形”概念内涵,并通过具体全等图形的辨别界定“全等图形”概念外延,深刻理解“全等图形”与三种图形变换的内在一致性,通过全等图形关系分析和构造全等图形,进一步明确概念表示和应用,并将课堂教学评价镶嵌在教学过程中,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起到了统领全章学习的作用。
这3节课是我32年教书生涯中最值得“记忆”的代表课:参加省赛课,让我从一个普通教师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的优秀教师;参加课改研究课,让我明白如何更新观念和践行新课标理念;参加省级示范课,让我知道如何在更大的舞台上成就自己。在这期间,我在数学核心期刊《数学通报》上发表了第一篇专业文章,有了两次参加南京市中考数学命题工作、1次参加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工具研制工作的经历。我参加了南京市初中数学教师技能大赛获一等奖,获得了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先后被评为南京市第四届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第六届数学学科带头人、第13批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
重思维,在课题研究中探寻规律
课题研究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参加课题研究,可以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和研究能力。我曾先后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初中数学体验室建设与利用的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初中数学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的研究,从中受益良多。
在近10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与团队一起,根据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需要,落实初中数学学科育人的需求,顺应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在谭顶良教授、赵维坤教授的指导下,界定了数学体验的内涵、价值、过程与特征,提炼了基本的教学结构,归纳了生活现实、直观操作和归纳探究三类教学内容,突出了实施途径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看、做、想、说”体验系统,设计了基于过程和结果维度的评价工具,建成了“初中数学体验室”。同时,立足苏科版《数学》教材,融合国内其他版本教材,选取那些学生认识和掌握有难度但借助情景易于理解的对象作为课程内容,编写了《初中数学体验课程案例》和《初中数学体验手册》,还自主研制了数学体验学具若干,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其间,我们举办了3届南京市体验教学研讨会,利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实验研究法、量化研究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聚焦问题,立足课堂,形成了初中数学体验教学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架构,研究成果《初中数学体验教学的实践探索》于2020年获江苏省第五届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并以该成果为主题通过好老师平台面向全国教师进行了成果分享,获得好评。
重表达,在任务驱动中凝练主张
2017年,我被选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第四期培养对象,开始了5年的学习。这些年,通过阅读教育名著、主持项目研究、主导团队建设等方式,我逐步凝练并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重体验·重思维·重表达”,撰书《初中数学体验教学研究》表达自己的教学思想,建立自己的市级名师工作室。
在培养期间,我积极参加培养对象“牵手乡村教育”活动,将自己的所学和乡村教育发展联系在一起,先后赴盐城市、张家港市、徐州市、淮安市、南京市涉农区等地,通过开设示范课、讲座等形式,为乡村学校带去数学教学的优质资源,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人。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可以走得远。我精心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工作室活动,通过阅读名著、专家引领、研究项目、名师送教、建立分站等方式,为团队成员专业成长搭建平台,团队教师专业发展成绩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