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师范学院是豫西南一所省属本科师范院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别山红色革命老区——南阳市。南阳是建设中的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亦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重要核心水源区。化学专业自1958年开始招收生化专业大专班,是南阳师范学院最早设立的8个专业之一,2000年学校升本后开始本科招生,2019年开始在河南省一本招生。作为学科优势突出、办学实力雄厚的传统专业,化学专业一直以来肩负着培养优秀化学人才的重要使命。
面向地方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化学专业在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门和河南省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以南阳基础教育的地方需求为宗旨,结合学校“做精师范专业,做大应用专业,做强优势专业,办出专业特色,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区域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及对用人单位、实习基地、毕业生等的调研情况,确定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坚持立德树人,立足豫西南,面向河南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从事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相关工作的骨干教师”。
聚焦立德树人,做好思想价值引领。打造“全专业推进、全课程融入、全过程贯穿、全方位保障”的思政育人体系。在教学大纲修订过程中,制定明确的课程思政目标,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注重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比如通过桐柏革命老区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南水北调移民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创设“化师大讲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南水北调志愿者服务”等“第二课堂”品牌,在师德模范张玉滚、知名教育专家的示范引领下,涵养师范生的师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优化课程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在“分析化学”国家级别一流课程和“分析化学”河南省思政教学团队的引领下,紧密围绕化学学科的特点,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以专业基础课程为核心、专业方向课程为补充的高质量化学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采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情境创设、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教学手段突出学生“学”为中心的地位,已获批省级课程12门。同时,注重将学科前沿和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材,带动特色教材建设,以适应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彰显师范特色,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完善校内外师范生实践能力联动培养体系,校内实践以培养“基础理论+学科教育”为核心,通过基础化学实验强化专业基本技能,通过教师教育技能训练夯实职业技能。校外实践以培养“综合素质+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以大学为主导、多方参与的“高校—政府部门—中学(U-G-S)”协同育人机制,开展“双向教研”和“协同教研”,有效开展练习、见习、实习和研习结合的“四习”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教、学、研、训、赛”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联动多元平台,强化实践创新能力。近5年,围绕地方产业需求,新增省级平台3个,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发表SCI论文285篇、高被引论文27篇。依托厚实的学科基础与高水平科研平台,借助全程导师制、“第二课堂”以及“互联网+”创业大赛、张衡杯、挑战杯等赛事,师生全员全覆盖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将学术人才、学科平台和学术成果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了“夯实基础、强化育人、重视实践、勇于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
打造卓越品牌,落实质量体系建设。紧扣师范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建立完善的专业质量保障体系。重视校外教学质量评价,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支撑毕业要求达成。实施教育教学各环节过程化管理,以教学、课程、教师、学生、专业为主体进行全链条多维度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与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全面落实质量意识、质量标准和质量管理,提升师生的专业责任感和价值追求。
艰辛的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目前,化学专业已成为国家级别特色专业(2010年)、省级一流专业(2020年)和国家级别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年),是“河南省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学科群”和“河南省光电信息与智能制造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的主干学科,形成了横跨理学、工学以及教育学三个学科门类的“一学两专”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自2020年5月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以来,化学学科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2021年通过教育部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专业特色更加凸显。
辉煌的成绩属于过去,严峻的挑战仍在未来。肩负为社会培养合格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南阳师范学院化学专业将乘势而上、策马扬鞭,为培养更多具有优良人文和科学素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化学基础教育人才而不懈努力。
(邱东方 杨妍 柳文敏 赵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