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小学劳动教师需具备六大能力

网友投稿  2023-11-10 08:08:08  互联网

日前,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实验小学学生走进劳动教育基地,体验农事劳动,感受劳动之美。学生在劳动教育基地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移栽和管护玉米苗。
视觉中国 供图

    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扎实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升劳动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笔者认为,中小学劳动教师应具备六大能力。

    整体规划能力

    整体规划意味着要从立德树人的全局出发对劳动教育的实施进行设计和论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细碎的劳动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学校需要整体规划,制定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制定人员应包括校长、学校中层、教师,还可以邀请社区有关人员和学生家长代表参加。劳动教师是方案制定的重要力量,鉴于劳动教育不像其他学科教学那样有着完备的实施体系,在制定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时一定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学校已有的劳动资源和基础,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周边可以利用的劳动资源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课程开设、教学实施、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组织管理等,为劳动教育在学校的顺利实施提供重要遵循。另外,劳动教师每年还应做好劳动教育工作计划和年终总结,对劳动教育实施状况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提前谋划和设计,使劳动教育实施有章可循。

    活动策划能力

    劳动教师要设计具体的劳动教育活动和环节,带领学生体验劳动的过程。这就需要劳动教师具备规划和设计劳动教育活动、确定合适的劳动任务的能力。劳动任务应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和教育情境,教师要基于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出发,确定合适的劳动任务。教师可以结合学雷锋纪念日、劳动节、丰收节等节假日,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体验。教师要做好方案设计,预判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样既丰富了劳动教育的内容,也能引领学生度过有意义的节假日。教师要设计丰富多样的体验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唤起学生劳动兴趣。各种各样的探究、实践、淬炼、实验等都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实践方式。

    当然,劳动活动的策划还要考虑劳动条件和安全要求等,指导学生做好劳动准备,让学生熟悉所要开展的具体劳动任务以及完成劳动任务所需要的工具与材料,提前查找劳动过程中所需的劳动知识与技能,熟悉劳动场所,确保学生安全、高效地开展劳动实践。

    学生指导能力

    中小学生的劳动经验是有限的,教师在学生劳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指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真正发挥劳动实践的育人价值,就必须深刻理解劳动教育的本质规律,不能仅仅为了劳动而劳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劳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劳动,深度参与劳动,而不是浅尝辄止、流于形式。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劳动安全问题,详细讲解劳动步骤,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规则意识和效率意识。同时要不断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跟学生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当学生想要放弃时要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做到善始善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对劳动过程进行深刻反思,善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尊重劳动者,爱惜劳动果实,培养正确劳动观念。

    劳动评价能力

    劳动教育怎么评一直是学校困惑的问题。《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通过评价的积极引导作用,实现劳动的育人价值。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提高学生劳动素养,而不是通过评价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劳动中的进步和闪光点,并予以充分肯定。要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将平时表现评价和阶段综合评价相结合,不同的劳动内容,评价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日常生活劳动侧重于卫生习惯、生活能力和自理、自立、自强意识等的评价。生产劳动侧重于工具使用和技能掌握、劳动价值观、劳动质量意识,以及劳动精神等的评价。服务性劳动侧重于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的评价。评价方法以表现性评价为主,劳动任务单、劳动清单、劳动档案袋等不仅可以作为劳动内容的参考,还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劳动档案袋的内容包括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所制定的劳动方案、所查找的有关资料、劳动过程中的照片、劳动过程中记录下来的感受和体验等。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收集和整理劳动过程中的资料,以此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

    另外,教师在评价时应该避免过于注重学生劳动技能、劳动成果的获得,甚至将学生获得的劳动技能当作学生劳动素养的全部,忽略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责任感、劳动热情和劳动自觉性等。

    资源开发能力

    中小学劳动课程没有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因此,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如何辨别、选择、开发和利用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开发和利用好身边的劳动教育资源,从学生的个人生活、学校生活及社会生活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造劳动实践的机会。比如可以利用闲置校舍和校园空闲区域,开辟蔬菜园、花园、果园等种植场所,建设劳动教室;可以利用学校食堂、图书馆、失物招领处等为学生提供校内劳动岗位,将劳动教育根植于学生日常校园活动。其次,教师要积极扩展社会资源,如充分利用工厂、农田、各种场馆、公园等场所,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场所,组织开展农业种植、职业体验、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劳动模范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地学习身边的劳动者,聆听他们的感人故事,充分领悟敬业奉献、砥砺奋进的劳动精神。最后,教师还应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和影视资源,把其中歌颂普通劳动者爱岗敬业的影视剧等开发为劳动教育资源,丰富和扩展学生的劳动实践。

    家校社协同能力

    劳动教育从来都不只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共同责任。今年1月份,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的《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指出:“学校要把统筹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作为强化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积极拓展校外教育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依据不同基地资源情况联合开发社会实践课程,有针对性地常态化开展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志愿服务、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研学活动等。”在统筹社会各类资源、与社会有关单位沟通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方面,劳动教师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家长需要及时了解学校的劳动教育规划、家庭劳动任务清单等,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加强沟通。另外,很多日常生活劳动比如整理房间、洗衣做饭、养护绿植等可以在家庭中进行,这就需要教师跟家长沟通协调,让家长监督孩子坚持不懈完成劳动任务,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师还要引导家长当好孩子的榜样,通过亲子劳动比赛等形式,创设亲子共同劳动的机会,让孩子向家长学习,与家长共同进步。

    总之,以上六大能力构成了劳动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劳动教师落实劳动教育精神、推动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重要保障,劳动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学习和提高。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11-12/xw_6359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