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乐琼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首个共学养老社区建设研讨会上,建德代表我省作了经验介绍。会上,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忠海评价道:“社区学习与养老创新相结合,与生态宜居城市、美丽庭院创建相结合,建德的探索正是社区学共体的2.0版本。”
在老龄人口占户籍总人口23.28%,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全省和杭州市平均水平的建德,有近千个由老年人参加的社区学习共同体活跃在16个乡镇街道。这些自发组织起来的团体有的偏爱文化与艺术、生活与休闲,有的则关注健康与娱乐、公民与公益、科学与技术等。正是因为“活到老、学到老”,该市社区群众的满意率连续5年超过95%,老年人的获得感普遍得到了提高。
这其中,建德全市16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功不可没。该市教育局局长包海洋介绍,成校积极转移工作重心,与社区共同“养护”老年学共体,形成跨界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共学养老运行机制,逐步推动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乐龄晚年生活。
“在老年学共体的培育中,成校做的就是建‘池塘’和造‘湿地’。”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委员会社区学习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汪国新认为,成校可以为老年学共体提供活动公共空间、培育核心成员、整合师资、开展激励活动等。
平均年龄为66岁的严州古城民乐学共体在梅城小有名气。成立两年来,年年进校进社区,送民乐送情怀,开展活动累计130余次,是杭州市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而这个学共体能发展至今,梅城成校帮助挖掘的两个人可谓厥功至伟,那就是从文化宫退休的副研究员徐伯根和成校退休教师朱国生。在他俩的指导下,学共体创作了《梅花时节唱梅城》《严州古韵》两首典雅古朴的曲子,演技也突飞猛进。
在全国首个共学养老基地——新安江街道府东社区,七旬老人的夕阳红舞蹈队是群众自发成立较早的一个学共体。在2012年的比赛中,他们首次获得一等奖,也打响了“夕阳无限好,黄昏依旧美”的口号。如今,舞蹈队从最初的5人扩展到了日常的100多人,演出也从以前的一年两三次到现在每年二三十场。
组建者胡金珠说:“15年前舞蹈队就组建起来,后来转化成夕阳红舞蹈学共体,一靠成校和社区的支持,二靠一场场比赛打下来的机遇。”记者了解到,新安江成校不仅为夕阳红舞蹈学共体搭建交流展示平台,还通过星级团队评定等,激发这群老年人玩出品位、玩出高尚。
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新安江成校还安排8名教师专职服务社区老年学共体,建立联系工作制度,挖掘并培育学共体业务骨干和团队负责人,扩大包括退休教师在内的上百名社区志愿者队伍,分门别类建立师资库,为学共体发展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教师。校长葛金芳介绍,他们与府东社区联手培育的学习共同体共有22个,涵盖戏曲、舞龙、太极拳、茶艺、剪纸、法律咨询等,每年吸引10万余人次参与。
“我们看到了学共体成员的成长和发展,老年人群体通过学习,不单是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而是生命状态的改变。”包海洋表示,他们将继续发挥成校孵化式的推进作用,加快推进成教的资源整合、与社会跨界融合衔接、评价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促进老年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