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庄教育集群的教师在一起进行主题研修。高新星 摄
当下,以教师研修为主题的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不少难题。如传统自上而下的培训方式,难以满足教师发展的深度需求;教师间交流存在“孤岛”现象,交流对象多局限在本校区的学科组;骨干教师难以在校际间持续大范围“传帮带”等。
教育集群是集团化办学的新样态,是以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具有社区性、内生性与生态性的“自组织”性质的区域教育生态系统。以北京市第十八中学为龙头、涵盖北京方庄地区46所教育机构的方庄教育集群是北京最早的教育集群。历经十年实践,方庄教育集群打破了学校间的界限,以教师发展共同体为载体,通过对集群内的教师研修组织模式、资源供给模式等进行重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基于自发性,创新集群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针对教师研修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我们依托集群,成立方庄教育集群教师培训基地,这是一个非正式的教师沟通和协作的“自组织”,旨在给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提供多元支持。
打破校际界限,拓展教师发展空间。集群实现了教师空间的拓展,使教师发展物理空间由单体学校扩大到了区域层面。而且,集群内的学校间车程不超过15分钟,这降低了教师间的联系成本和行政协调成本,方便教师在一刻钟范围内开展面对面线下研修。同时,我们还基于互联网建立了线上智能研修平台,教师可随时开展网络研修。
教师研修组的评价指标为领军教师占比、组内活跃度、组外联结性、组内互惠性四个维度,我们更希望一个研修组里骨干教师更多,组内更活跃,以及他们能够向外联结,组内教师间给彼此带来更多启发,这是一种互补性的、互惠互利的研修形式。
资源共享,重组教师发展资源供给结构。在教师发展资源方面,过去主要由教委、教科院、教育学院等上级单位提供,如今,在上级单位提供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方庄教育集群云平台,并不断根据教师需求升级。例如,集群校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精品教学课件、教案、课堂录像、优秀作业设计等在云平台的慕课中心进行存储、分类、展示,并赋予资源相应的开放权限。同时,集群校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在资源库中查找符合自身教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完善、使用、上传,并把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碎片的形式剪切下来,标注上章节、知识点,供师生有选择地学习。
目前,云平台上已经形成了两万多节微课,我们还对接了北京市教育资源及北京四中网校课程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教育教学资源生态系统,促进集群校之间的资源深度共享。
打通学段,实现集群内教师交叉站讲台。方庄教育集群覆盖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民办教育机构等共46所单位。在集群内,小学教师可以和高中教师一起培训,实现了教师交叉站讲台,这个讲台是不同的学校、不同类别的讲台。比如,高中教师可以去小学上课,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可以到十八中来上示范课,职业院校的老师也可以去集群内的中小学站讲台,反之亦然。这种打破学段界限、打通学科壁垒的方式,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更多元的路径,校际间教育资源的融通为教师“减负”提供了依托。
分层实施,满足集群各级各类教师发展需求
当下,不少学校热衷于通过讲座等形式,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专家所讲的多为通用知识,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为实践性问题,但实践性的知识往往很难传播,需要教师们去互补感受、随堂去听,甚至去动手实践。
围绕不同实践性问题类型,我们引导形成三类集群教师发展共同体,即解决学科常态课堂问题的课例研究教师共同体,解决专项挑战性问题的专项主题实践教师共同体,解决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卡脖子”问题的改革项目探究共同体。以此来着力解决集群原有教师发展共同体“重复、分散、封闭、失焦”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生成了教师发展通识课程、教师发展专题课程及教师发展探究课程。
教师发展通识课程面向集群所有教师,尤其是基于课堂反思的发展共同体教师,提供路径清晰、方法有效的教师发展课程,从观念、方法、内容、载体、反馈五个方面为教师提供课堂变革工具箱。
教师发展专题课程面向关注共性问题的教师,尤其是基于实践问题的研究共同体教师,这些共性问题包括个性化问题教学、中高考改革等。这些共性问题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通过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来诊断,然后进行归纳,找出真问题,并通过智能空间来跟踪教师共同体的发展,把他们的经验及成果及时记录分享,供其他教师借鉴。
教师发展探究课程面向需要解决特定问题的教师,尤其是基于改革项目的探究共同体教师,建设和提供具有启发性的课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会遇到一些短期内难以体系化解决,需要中长期研究的问题,如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下,学科教师如何实施单元教学等。虽然问题无法短期内得到成熟的成果,但通过项目过程,共同体先行成员对有价值的外部资料及有启发的内部探究进行积累,整理形成可供支持其他成员探究的教师发展课程。
通识课程、专题课程、探究课程层层递进、层层聚焦,为不同类型、层次、需求的教师提供发展中的过程支撑。
精准画像,激发教师成长价值感
如何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和热情,是教师研修过程中的难题。在集群内,我们运用教师需求诊断分析工具,辅以教师、学生、家长调研问卷收集等方式,建立教师发展需求数据库。通过学习资源开发、培训课程设计、研修活动组织,让集群教师发展项目越来越“懂”教师,越来越关切教师的真问题。
除了专门的调研诊断分析,我们还为每位教师建立了电子化“教师成长档案袋”,有意识地将教师相关成果及其他有关资料收集起来。在集群教师研修实践过程中,我们结合8个维度、100多个指标的教师数字画像,形成教师群体和个人画像,对教师的努力过程、成长状态和发展特色进行反馈,增强教师价值感。
首先,显性化教师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份努力。教师在研修过程中的大部分“关键”行为都以数据方式留痕,我们挑选其中能够体现个人主动性,特别是那些能够反映教师努力付出、追求卓越的数据,在教师和群组的重要页面中可视化呈现,让教师能够动态感受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其次,帮助教师明晰自身的成长状态。我们依据教师数字画像,对教师发展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给予教师一把衡量自身全面发展的尺子,帮助教师准确定位自己的发展现状和最近发展区,解决教师因阶段性目标模糊而面临的职业发展瓶颈期问题。
最后,支持教师深化教育教学特色。我们对教师的科研、教学等领域数据进行词网分析,提炼出共同体和教师个体所关注的研修重点以及背后体现出的发展特色。通过学年间分析比较和共同体之间的特色比较,让教师更加清晰自己的发展特色,提升教师的自我认同,也让共同体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通过数据挖掘优秀的教师,并将他们推向区、市、国家的更大舞台。
调查显示,基于集群的教师研修和发展方式整体上提升了集群2000多名教师的水平,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化,对发展共同体认可度明显提高,业务素质普遍提升,有多名教师在国家级、市级的讲课比赛中获奖,构建了区域教师发展的新样态。2018年,方庄教育集群成为教育部七个“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培训平台”之一,对口支援青海玉树州,是基础教育阶段唯一承担该项“三区三州”对口支援工作的单位。
(作者系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校长、方庄教育集群理事会执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