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 汤亚梅
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书面表达还很稚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无措,写作文时不知道写什么;2.无序,作文前后语序混乱、思维跳跃,不能有序表达;3.无章法,找不到写作重心,写成流水账,没有谋篇布局的能力;4.文字功底弱,错别字层出不穷、语句不通顺、表达生硬、用词不当等问题一一显现。这时候,如果教师不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必要的干预手段,学生很容易陷入挫败的写作体验中。长而久之,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写作的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统编三年级教材,除了每单元一次的习作,还增加了大量的小练笔。教材做这样的安排,旨在将习作和小练笔相结合,多给学生练笔的机会,提升学生表达的能力。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好好借助这些小练笔,采取适切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三年级学生习作的兴趣、拓宽表达的范式等大有裨益。
一、学会联想
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其作文往往是干巴巴的,不够具体。让学生学会联想,是让作文具体生动的重要策略。比如,《海滨小城》一课中有这样两句话:“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这两句话的表达有一个共同的范式:先写看到的或者听到的,再写自己想到的。学生学会了这一写作策略,作文就会变得具体生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是写日记,学习用“好像”表达情感。以下是一些学生的文字。
秋天的树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好像我也置身画中,流连其间,不愿出来.
——吴 越
我们班教室的窗台上放满了植物,每天,他们好像也和我们认真听课,一起玩耍,他们也是我们306班的成员呢!——狄秀宇
那只流浪猫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它的叫声也很小,好像很怕吵到我们似的!
——张锦凯
用上“好像”一词,学生的感受跃然纸上,文字与读者有了情感的相通和联结。
二、学会写侧面描写
抓住课文中第一次出现的新鲜的表达方式,让学生阅读体会,领会表达的奥妙,再进行仿写,也十分有效。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中有一句话:“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通过写树枝、鸟儿、蝴蝶这些景物,来衬托环境的安静,这种侧面描写的表达方法,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复读、相互交流等方式,感受这种表达方法的妙处,接着进行仿写。
结合课后问题: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学生们开始小练笔。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体育课上,大家都在大树下做运动,那里真热闹呀!这时候,鸟儿飞来了,大树兴奋地摇摆着手臂,好像也想加入他们。最有趣的是,就连小蚯蚓也从土里钻了出来,大概想跃跃欲试呢。
这位学生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生动有趣地写出了体育课的热闹。
三、学会有序顺序
好的表达不仅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还要言之有序。有序的表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太能够关照到。这时需要教师预见问题,准确把握学情,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能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写起来更顺畅,从而降低写作的难度。
第一单元的习作是一篇写人的文章:猜猜他是谁。要猜到他(她)是谁,就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于是,笔者在学生写作之前,安排一个写人物外貌的小练笔作为铺垫。学生曾经写过我的好朋友,对描写人物外貌有一定的基础,懂得写外貌要抓住主要特点,但在表述时却容易出现无序的现象。笔者找出几篇学生写的描述比较杂乱的习作,和学生共同研究:读了这段话,有没有让你头脑中清晰地浮现出这个人的外貌?进而引导学生:写人物的外貌,可以从整体写到局部——比如这个人首先给人什么印象,可以从身材、气质、皮肤写到其他具体的特点;也可以从上写到下——比如先写发型,再写眼睛、牙齿等,但都要围绕主要特点来写。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对如何描写人物外貌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经过修改,特色鲜明的外貌描写产生了。
她总是扎着两条短短的小麻花辫,个子不高,眼睛大大的,十分秀气可爱。
——郑智元
他的头发又黑又短,眼睛细细的。他笑的时候,眼睛总是弯成月牙的样子。
——沈 玥
这种指导在先的做法,从教师预见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着手,细微处见真功夫,让学生明白写作是有章可循的。
四、学会场景描写
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小练笔。
这些句子从树枝不摇、鸟儿不叫等四个方面写出了窗外的安静。用这种方法写句子:晚上的广场真热闹, 。
广场上的事物丰富多彩,如果不加引导,学生就有可能写得杂乱无章。于是笔者设计了几个有阶梯性的问题。
问题一:你觉得晚上的广场为什么热闹?
“老人们在跳广场舞。”
“有小朋友在广场上学轮滑。”
“有年轻人跑步、散步、遛狗。”
“晚上广场上还有音乐喷泉呢,很多人会围着看。”
……
问题二:如果想到什么写什么,你觉得这样好不好?(这时候学生开始意识到表达要有一定的顺序。)
问题三:“那你觉得可以按什么顺序写?”
“如果写广场上的人,可以按年龄大小来写。”
“可以先写看到的再写听到的。”
“可以将最热闹的放到最后展开写。”
……
这样一交流,学生心里就有底了,写的时候就能做到言之有序。
小练笔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往往很多学生为写而写,如此不仅无法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碎片化和机械化的写作反而会引起学生对写作的反感,起到事倍功半的反效果。在三年级这个关键年段,借助小练笔,采取智慧的教学策略,打开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才能为学生的习作精准搭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