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还儿童更多的自主

网友投稿  2018-11-02 08:08:08  互联网


□姜 娜

对儿童而言,无论是牙牙学语还是蹒跚学步,其成长的每一个瞬间,都折射出他作为一个天生学习者的主动与创造,这就是儿童的自主意识。它是儿童对自己及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包括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控制、自我评价等。自主意识既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作为独立生命个体不可剥夺的权利。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改变“成人霸权”,还给儿童更多的自主权利。

在浙江省推进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倡导幼儿一日活动的自由与自主,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有选择、体验与创造的可能。事实上,“还儿童以自主”也是幼儿教育抵御小学化“侵蚀”的一剂良药。

打散统一行动。我们打破小学化、军营式的幼儿一日活动作息时间,变“精准卡点”为“块状联通”,改变以往整齐划一的集体行动模式,让幼儿拥有更多的自主弹性空间,体验宽松、舒缓、自由的生活节奏。例如,每天晨间活动后,我们会留给幼儿20分钟的过渡时间,幼儿可以盥洗、喝水或是聊天,也可以到自然角观察照料动植物,还可以完成点名等。实践证明,这改变了以往“鱼贯”如厕、排队喝水、集体点名等现象,实现了3个“不”——不忙乱、不拥挤、不等待。再如,每个班级设立“作品寄存站”,对于集体活动及区域活动中未能完成的作品,幼儿能在这里自主安排时间继续完成,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

打破班级界限。推开班级大门、打破班级属性,幼儿就可以在更广的群体中学习、生活与游戏。为了“让孩子的眼睛越过围墙”,一方面,倡导开展混龄活动、“班群”活动、园区活动等,让幼儿在更为开阔的空间中自由穿梭;另一方面,开发实施“巴学实践”园本课程,让幼儿跨出幼儿园的“藩篱”去亲近自然、走进生活和融入社会;另外,挖掘教师、家长及社会资源,面向中大班幼儿开展免费社团兴趣活动,并尝试用混龄走班模式来满足幼儿个性化的需求。

打破定势规则。打破班级管理中传统定势思维,改革固有的不够合理、不够人文的规则制度,以儿童立场考虑问题并兼职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建立能带给幼儿舒适、有序体验的规则。比如,允许幼儿就餐时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餐点及餐具,同时允许幼儿在音乐的伴随下和周边的小伙伴轻声交流,让幼儿体验“愉快进餐”。再如,允许睡眠需求少的幼儿延迟午睡或提前起床,并安排其担任“午睡管理员”,做好衣物整理、鞋子晒收、点心分发等服务。与此同时,把教师的权威控制转化为幼儿的自我约束,鼓励幼儿自己定规则,让幼儿成为规则的建构者、执行者和评价者。

打碎计划桎梏。自主游戏应该是什么样的?就是教师摆脱计划,开放游戏的时间、空间、材料、玩法等,并追随幼儿的经验与兴趣提供适时、适宜的引导,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变“游戏儿童”为“儿童游戏”。例如,在推进“慧慧欢乐城”自主游戏中,我们不断减少教师的目标规划,而是用材料投放这种隐性、间接的指导方式支持幼儿的探究与创造。于是,教师设置了“宝贝仓库”,里面集结了丰富多样的低结构材料,幼儿与材料的交互中生成不同的游戏主题、游戏情节,“慧慧欢乐城”因此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游戏。

从教师管控到儿童自主,这是一种从建构到解构的“逆退”,这种“逆退”恰恰表达出对幼儿教育更高、更深、更远的理解。

(本文作者系杭州市安吉路幼儿园园长、省特级教师)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11-16/xw_6405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