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碧艳
年轻班主任初上岗,总是怕出事,一听说班级里有学生违反校纪校规,往往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当然不少老班主任也一样,每每遇到类似情况,也会懊恼地认为学生不听话,不省心。我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但是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把问题解决好,学生会从中获得成长,教育会因此收到成效。
所以,我开始喜欢上了问题,而且觉得有问题产生,那是教育生活的常态。如果一段时间,班级没有发生状况,我反而会觉得不踏实,甚至要担心是不是学生对我遮掩或隐瞒了什么。那么,我是如何面对问题的呢?归纳起来,主要就是把问题做成三件事。
第一,把问题做成正事。何谓正事?顾名思义,即正儿八经的事。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更要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即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实施德育,并且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广泛深入社会生活,与他人他物的交往接触,逐步形成和发展适合社会关系的各种品质。这就是班主任的正事。而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很多问题,并非孤立或单一的,很多是因为他们没能得到适切的教育所致。
高一时,班里曾有两个男生在寝室里因为打扫卫生打了起来。按照一般的处理惯例,很多班主任是把这两个学生找来,问清楚情况,批评一顿了事。而学生之所以会打架,是因为他们还不懂如何过集体生活,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矛盾。了解了打架事件的来龙去脉之后,我利用两周的思教课,开展了“个体与集体”“相处的艺术”主题课,并组织班干部召开了一节“我在团队中成长”的班会课。班会课通过游戏环节,学生用身心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情景再现,在笑声中思考人和人相处的艺术;通过诗朗诵,演绎对班级的真情;通过照片对比、视频回忆,看到了自己在这个团队中获得的成长。3年下来,班上学生再未发生过类似事件。一个个问题聚合成德育的主题,并通过一堂堂班会课得到解决。教育不是过家家,你把它当成正事,它回报的便是正气。
第二,把问题做成大事。所谓大事,就是要增强教育之事的仪式感。但是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譬如为了解决班里的学风、班风建设问题,班主任一般都需要有一个团结有力的班委。班委如何形成?这就是一件值得用心去做的大事。我从接手新班级开始,首先在班级里做了动员,将所有班委、团支部、课代表岗位和相应职责要求郑重推出,组织自由报名,然后将所有报名学生的个人资料进行公示。一周后每位竞聘者在班会课上进行2分钟的演讲,由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岗位进行投票,票数最多者获选。最后向全班公布班干部、团支部、课代表的名单和任务分工,班主任发放“聘书”,班干部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班干部的选拔任用是大事,建设更是大事。在第一个月里,我几乎每周召开班委会议,经常性地对班委提出阶段性目标和要求,明确下周工作任务。同时我还要求班干部开学初“要计划”,期中“要反思”,期末“要考核”。期末时,所有班团委干部、课代表都要对自己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全班公示。到了第二学年开学,重新开始新一轮竞聘。竞聘演讲、资料公示、发放聘书、反思总结,这些看似繁琐的“大事”,有力地提升了班干部的团队信心和责任意识,也增强了学生们民主集中意识;而一年一度的改选,进一步提高了班干部的竞争力和自我更新力。教育无小事。很多小事,可以做成大事,做出仪式,做出用心。
第三,把问题做成故事。我喜欢给学生讲故事,也希望和学生过的每一天都能留下美好回忆,都能讲成好故事。无疑,每一次解决学生问题的探索和努力,都可以成为一则则难忘的师生故事。譬如学习生活难免会让人觉得枯燥,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耐不住这份枯燥和寂寞,最终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恒心。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我想到了环境的创设、同伴的鼓励、氛围的影响。这些往往能够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绩感。我选择了“挑战30天”活动方案。每位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提出挑战项目的申请,通过一定的平台,及时公布挑战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相互监督是否能完成最初的挑战。高一下学期总共实行了3期“挑战30天”,师生共同参与挑战。通过前两期,师生开始认识到了挑战自我的信心;第三期,体会了“计划”与“坚持”的意义。最终我们将三期挑战活动的经历汇编成了一本书《挑战在2班》,并由此提炼出了班级的口号——“挑战、坚持、自信、超越”。这看似普通的口号,因为与学生心灵的体验和成长的经历有关,格外深入人心。而这本书也记下了学生们成长路上最难忘的故事,每一次翻开书页,每个字都会熠熠闪光。
每一个问题的来临,其实都是教育的最好契机。每一次问题得到解决,其实都是师生共同的成长。珍惜每一个问题,做成正事,是职责;做成大事,是智慧;做成故事,是生活。
(作者为省语文特级教师,曾担任舟山中学班主任2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