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洪尧
绝大部分教师同时也是一名学生的家长,但当教师身份转换为学生家长时,往往优秀的教师也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尴尬。我们身边能不时听到这样的喟叹,“我自己做老师能和几十个家长沟通自如,但为什么和自己孩子的老师相处却不太融洽”。
这种在教师群体中发生的特殊家校合作关系,因为双方的身份重叠而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可是,任何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校双方共同努力。作为教师,应如何尊重和理解自己孩子的老师?应如何配合自己孩子的老师开展教学工作?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思想平等。同为教师,在身份转换为家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带有自身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但是,由于学段、学情、校情等诸多因素的不同,拿自己的教育经历或经验和孩子的老师逐一对标,其实是一种机械的思维方式和僵化的测量标准。当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家长时,在思想上与孩子的老师是平等的,对于教育理念和价值,要秉持“和而不同”的态度,充分信任孩子的老师的教育观点和选择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获得教育目标的一致,形成教育合力。
行动配合。同为教师,更应理解和配合孩子的老师对教育教学事务的各项安排。在信息化时代,很多教师都通过各类家长群发布学校的工作布置。在话语繁杂的公众环境下,同为教师的家长应积极回应相关安排,多为孩子的老师提供具有代表性的话语支持,勤搭台、多补台、不拆台。在具体的行动中,要以孩子的老师的要求严格落实孩子的学习任务,切忌在孩子面前批评其老师,更不应以自己的职业做法代替孩子的老师的教育要求。同时,要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和带动其他的家长,创设良好的家长群体氛围。
期望合理。同为教师,自然就明白教育对象存在个体差异,更为通俗的说法就是大多数人最终都是平凡的。当自己的孩子不可避免地成为平凡人中的一员时,不宜对孩子的老师有过多苛责。任何孩子的成功都不能单纯归功于教师一方,孩子不尽如人意的表现也理所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教师。作为教师的家长应该对孩子怀有更合理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