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琼
近年来,拐卖儿童的恶行不时见诸报端,拐骗手法也变幻莫测。根据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的官方数据统计,中国被拐卖儿童的数量每年约为1万人。失去孩子,对一个甚至几个家庭带来的打击是无法想象的。为了减少儿童被拐骗这类情况的发生,除了家长对孩子的人身安全多加防范外,幼儿的防拐骗教育是否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
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对本园3~6岁儿童的防拐骗意识现状进行了调研,以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为主,并配合场景模拟实验及总结分析。从312份以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的有效问卷来看,大多数家长经常教育孩子防拐骗意识的重要性及讲解相关的安全知识。在针对幼儿的访谈调查中,当幼儿被问及“如果遇到坏人或骗子怎么应对”“在父母没有事先告知的情况下,其朋友来接时,你应该怎么做”“陌生人给的食物和玩具能不能拿”等问题时,幼儿的回答颇为坚定,其防拐骗安全意识普遍较强。
然而,在“模拟拐骗实验”环节,由家长扮演的“人贩子”通过“物资利诱法”“套近乎”等方式,成功将29名随机抽选的幼儿“拐骗到手”,仅有1名大班幼儿没有上当,小班与中班幼儿的受骗率高达100%。认识到幼儿在实践中的防拐骗意识薄弱这一事实,笔者进行了第二次实验。各班教师在实验前自行组织幼儿进行防拐骗安全教育,检验在强调提醒和教育的情况下幼儿是否会被骗走。结果显示,从中班与大班抽选的各10名幼儿中,均有8人受骗,受骗率为80%;而小班的受骗率竟达120%。原来,在“人贩子”进入教室行骗的过程中,原本只是针对1名小班幼儿进行拐骗,但在这名幼儿被游说时又跟来了2名幼儿。
分析两次实验,被骗幼儿中普遍存在3种情况:一是毫无警惕性,轻易相信陌生人说的话,容易被玩具和零食吸引;二是有一定警惕性,但容易被“亲情牌”这类花言巧语蒙骗;三是有从众心理,独处时有警惕性,一旦同伴愿意跟骗子走,就会选择一同离开。这样的结果显示:幼儿的防拐骗教育大多限于理论说教,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拐骗行为,家长和教师的引导过于薄弱。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提升幼儿的防拐骗意识和能力呢?在总结分析调研的结果上,笔者认为以下几点需要重点加强:首先,家长要学习相关的安全常识,懂得如何辨别幼儿身边的危险因子,让幼儿形成避开危险点的行为习惯,并具备当幼儿发生危险时该如何应对和处理的能力。其次,家长应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并适时提醒幼儿提高警惕。良好的亲子关系能让幼儿对家长产生信任感,促使家长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提升引导的有效性。再次,家长应从小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事例分析、游戏和情景模拟等方式给幼儿讲解防拐骗的方法,从根源上防止被拐现象的发生。最后,幼儿园应多开展以防拐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活动,一方面鼓励幼儿学会交往,另一方面教会幼儿学会自我保护,不让陌生人有可乘之机,提高幼儿的“抗骗”能力。此外,幼儿园还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进行防拐骗演练活动,强化幼儿掌握相关的自我保护方法,在亲身体验中掌握基本的防拐骗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