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职业价值导向 城乡联建共享

网友投稿  2022-04-16 00:00:00  互联网

项目化课程团队负责人李永红教授实训教学现场 项目化课程团队成员在云南花农基地现场教学

    云南是我国切花主产地,仅月季切花的年产值就突破70亿元,切花生产已成为云南支柱产业。为提高月季切花品质和花农的收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园林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出月季弯头矫正剂,带领专业学生到云南花农基地进行现场教学。课程团队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融学习和工作为一体,通过递进式、系统性的能力模块,螺旋式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后由学生指导种植户。相关技术共应用到4500亩月季上,预计产生效益约4000万元。

    自2006年起,深职院园林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团队根据产业发展和专业特色,持续深化改革项目化课程。课程团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形成了“课程即美好生活”的价值导向理念,通过城乡联建共享,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园林技术人才,让职业教育从就业谋生到美好人生。项目化课程改革成果在企业和乡村推广应用,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建构职业价值导向的项目化课程

    2008年,在园林植物栽培项目化课程的社会调研内容中,深职院园林专业学生发现深圳园林企业种植盆栽百合数量很少,这意味着当年年宵花盆栽百合可能会供不应求。于是,学生种植盆栽百合的计划由每人20盆增加到每人100盆。按企业标准种植的3000多盆百合,在春节前一个月被订购完。盆栽百合的成功,激发了学生的职业志趣。

    园林专业培养具有一定园林植物种植、养护、配置及施工等能力的人才,是一个致力于让生活更美好的专业,既能满足个人发展,也能为社会创造美好生活。专业课程内容直接对接园林岗位或某一特定产品,因此,适合采用项目化课程教学。

    课程团队从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出发,针对项目化课程项目来源随意简单、内容价值不高等问题,以“课程即美好生活”作为项目化课程开发的价值导向,依托深圳市级教研项目、国家精品资源课程建设、行业标准研制项目等,开展项目化课程改革研究,着重研究“园林植物栽培”等课程中项目化课程实施的教学方式、方法、情景等关键问题。

    在课程团队开发的“园林植物栽培技术”项目化课程中,17个典型项目和44个能力点,都是围绕培养“美好生活装点师”而选取的。团队先后开发“园林植物栽培技术”等3门国家精品资源课程,课程网站累计浏览量120万次。在本成果的引领下,园林专业所有核心课程都完成了项目化课程建设,园林专业在“金平果”高职高专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上独占鳌头。

    “项目生成”三原则:解决课程开发价值性不高、专业性不强和关联度不足等问题

    项目化课程开发的关键是实现企业项目的“教育性”转化,如何把生产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并按一定逻辑关系进行系统化组合,使课程内容既源于企业生产又高于企业生产?深职院园林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团队明确项目来源的“生成三原则”:价值性原则,是否有美好生活元素;专业性原则,是否有园林技术元素;关联性原则,是否有能力结构的关联元素。

    课程团队与深圳市风景园林协会联合研制行业标准,将标准纳入课程内容。根据园林植物类课程的生产实际,课程团队编制出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6本高职类国家规划教材,每门课程将内容分为几大教学情景或主要模块,教学情景或主要模块下分为几大项目,项目下有主要的学习任务,并形成具有行业特征的岗位考核方法,建立了真实生产、典型项目和学习领域有效联结的机制。

    “项目内容”三维度:破解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能力本位与能力结构脱节等问题

    如何破解项目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任务驱动与学生主动脱节、能力本位与能力结构脱节等问题?课程团队确立项目内容的“价值三维度”:职业认同维度,即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职业志趣;专业能力维度,即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能力体系;美好体验维度,即是否有利于创设富有体验感的教学情境。

    课程团队把职业导向的“做中学”作为课程展开的逻辑主线,在项目化课程实施过程中,探索形成融工作和学习为一体的实施方式。团队围绕园林企业的生产任务组织实践教学,将园林企业的生产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学生在完成这些小任务时习得实践技能。

    按企业岗位要求,课程团队在校内实训室设置不同的“生产区间”,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和综合应用实训。校内建立了高标准的园林植物栽培温室、园林植物病虫害实训室等。学生实训前,按照课程团队自主开发的13个虚拟仿真软件预习,随后按企业工作流程进行,让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责任意识、独立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园林植物栽培技术”课程的综合生产实训,在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深圳市四季青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为让学生“真刀真枪”掌握技能,园林技术专业与深圳8家园林花卉企业校企共建高水平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项目化课程拓展提升的综合生产实训。企业深度参与教学,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

    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生通过实际工作环节的完整训练,提升了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实现企业经营和学校项目化实训的有机结合。近年来,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二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4项。

    城乡联建共享机制:在项目化课程中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课程团队由知名教授、劳动模范组成。课程团队通过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多情景教学等多渠道、多方式的渗透,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促进学生专业成才、精神成人。项目团队教师获教学优秀奖10余次,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广东省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等荣誉。

    园林专业作为培养美好生活创造者的专业,项目化课程理应培养具有一定园林专业知识且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项目化课程建设中,课程团队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课堂。

    园林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聚焦课程思政铸魂育人的价值本源,通过调研国内园林城市、参与乡村振兴规划等,引导学生树立“园林是美好事业”的专业价值观和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为民情怀,从而以“园林美”带动“乡村富”。

    项目化课程内涵要求采用任务驱动分组教学方式,如在广东省河源市礼士镇下涧村乡村规划项目中,学生分组对当地产业等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相关素材并加以梳理、分析。从总体目标到村域发展多方面发现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找到解决相应问题的途径,最终以小组为单位做出规划方案。

    很多学生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领路人”,争当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急先锋”。其中毕业生张国奋搭建“圳帮扶”平台,带动粤北农村1650户脱贫。他创建的“乡味U选”项目,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旅赛道创业组金奖。

    以“联建育人”带动“智富共享”

    课程团队联合广东省和深圳市风景园林协会,将牵头研制的三色堇和马拉巴栗两种园林植物的国家行业标准等在深圳及周边地区进行推广应用。通过规程的推广,国内众多园林生产企业应用、规范了三色堇和马拉巴栗的生产流程,助力相关企业增收近3000万元。

    近年来,针对园林行业中的关键问题,课程团队联合行业企业进行专题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经过师生的研究、改造和推广,课程团队将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并及时回馈社会,实现了职业价值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城乡联建课程。近5年来,课程教师为企业解决“黄金香柳”繁殖的关键技术等实际问题10项,与企业共同申请深圳市和城管部门课题3项。

    课程团队依托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深圳综合试验站,开展珠三角和粤东地区荔枝龙眼技术示范与推广,形成城乡联建共享的开发理念。课程团队以“联建育人”带动“智富共享”,实现项目生成、内容建构、目标创设和教学实施的联建,建立系统化的园林植物栽培技术课程特色项目库。

    截至2021年12月,课程团队服务主产区荔枝种植总面积104.71万亩、龙眼种植总面积40.58万亩,培训农民、农技推广人员8000余人次。通过新技术示范和推广,可节约产业成本投入30%以上,提升产业经济效益40%以上。

    志合越山海。课程团队的优秀成果经验,像火种一样引燃了更多学校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势头。项目组成员多次应邀在国内教学研讨会上作关于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的报告,课程改革成果在国内20余所院校生根开花。相关成果在江西省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开创了高职院校“跨区合作、优资共享”“特区带老区、名校助普校”新模式,是教育领域深度帮扶的生动实践。(李永红 王文涛 阮艺华 徐平利 冯金军)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04-18/xw_6420.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