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提升经费投入效能 推动乡村教育新发展

网友投稿  2023-11-15 08:08:08  互联网

    日前,有媒体记者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到2023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855亿元资金引导教师扎根农村、服务基层。强有力的经费投入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教育事业的公益属性和政府投入的主体地位,是世界各国的普遍价值遵循和制度安排。在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总体较低而且呈明显的区域和校际差异。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既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战略抓手。其中,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关键。2018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逐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等举措。

    经过各界的不懈努力,广大农村地区基础教育面貌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师资层面有了坚实保障,学校和教师队伍建设等重要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岗教师成为农村地区教师培养补充的重要渠道;“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和银龄讲学计划的实施,引导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和退休教师到脱贫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支教讲学;乡村教师待遇全面提升,“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得到明显缓解。显然,累计近千亿的资金投入,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和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重大任务部署的切实开展,也展现了中央财政资金明确的支持领域和总体效果。但是,对于农村教育发展深层次办学活力问题的解决和新的发展任务而言,这些经费的投入还远远不够。而且,经费的使用因乡村教师点多、线长、面大的分布特点而效益不够高。例如,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发放在对象明确和额度确定上产生了一些新的管理问题,引导激励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

    以教育强国引领和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因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与学龄人口减少和结构变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首先是教师数量规模的持续下降。2017年到2021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乡村教师总数减少,小学阶段乡村教师逐年递减。随着乡中心学校和村小教学点一批老龄教师群体的集中退休和人口的向城性迁移,乡村教师数量仍会大幅减少。那么,未来乡村教师的建设需要聚焦于如何在县域学校布局调整中确保优质稳定的教师队伍。

    在经费投入保障层面,义务教育属于国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依法由公共财政予以保障。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和财政收支进入紧平衡,面对课程教学改革深化和优质均衡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教育支出都将面临现实压力。特别是县级财力不足和增收困难的情况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财政充足保障的可持续性,将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这迫切需要进行乡村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的优化,切实发挥经费的精准支持和有效引导。

    面向2035,按照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以及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建设驱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乡村教育体系,是乡村教育新发展的总体任务。其功能定位在于,一是向青少年儿童供给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二是为产业劳动者提供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服务,三是引领区域性乡村社会的生态文化与价值观念。那么未来乡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及相应财政资金的保障,就不能单纯以引导教师扎根基层为目的,而是要纳入对乡村教育体系建设的结构化支撑中。通过对有限财政专项资金存量的盘活、盘细、盘好,进一步提升经费的使用效能。在财政预算资金有效统筹上,可给予县级政府和学校更明确的政策依据和更大的经费灵活使用空间,围绕教育资源的配置进行乡村教师队伍结构的持续优化和整体建设。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11-19/xw_6455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