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弘扬教育家精神,让教育“遵道而行”

网友投稿  2023-11-16 08:08:08  互联网

资料图片 扫码观看视频

    ■我心中的教育家精神系列访谈 之二 

    人物小传

    陈立群,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曾先后在浙江省桐庐县窄溪中学、杭州市朝晖中学、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杭州学军中学担任校长。2016年担任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2020年被台江县人民政府聘为台江县教育总顾问、台江县民族中学终身名誉校长。2019年9月,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6月,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您是如何理解教育家精神的?

    陈立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教育家精神六个维度的内容,这是对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教师使命的表达,是对“四有”好老师精神境界的高度归纳和凝练,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丰富和发展。

    从内容来看,我认为,教育家精神聚焦的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情怀、责任和担当。只有深刻领会这种精神的实质,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入脑、入心、入行,完成身为师者胸有大志、心有大爱、行有担当的角色提升。

    怎么理解教育家精神?我认为,可以从“对人”“对事”和“对史”这三个方面来看。

    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教育工作者对我们的学生观进行矫正。当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首先要意识到他是一个人,是一个活生生的主体存在,要对生命有敬畏感;而且在人里面,他还只是一个孩子,人生没有一个阶段是只为了另一个阶段服务而存在的,失去了当下还谈什么未来。在这样一个逻辑起点上建立的学生观,更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生长和精神成长。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我们少一点儿急功近利。

    对教师自己而言,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其实是一次对教师职业的再认识。我一直认为,教师要做价值与信仰的引领者、文化与文明的传播者、学习与修身的示范者和爱心与责任的践行者。在物质充裕的时代,人们迫切需要能够“厚德载物”的“德”,需要一种精神成长。教育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完成这一使命的根本途径。我想,读书人的一生不能太过现实,应该有精神的锤炼、意义的追寻、灵魂的叩问。精神是一个人的脊梁。对于教育家来说,教育从来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它是一份事业,更是一份志业。正是在对教育事业的不断追求当中,个体才会意识到自我生命与更为恢宏的人类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获得不断前行的力量。

    从“对事”的角度讲,践行教育家精神就是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努力把高标准做事这个原则贯穿到每一天、每一件事情上,可以说教育家精神就是我们做事追求的模板。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时时为楷模。同时,这也说明了教育家精神是可以学、可以做的,可以在每一天都去践行的。

    从“对史”的角度讲,我觉得教育家精神就是守正创新,就是使命表达,就是时代集结号。接下来,我们要在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真正按照教育的规律来办学治校做教育。

    在您看来,教育家精神有着怎样的时代意义?

    陈立群:教育很简单,就是发生在人与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事情,但是现在,这种关系被分数这个“第三者”给左右了,我们要思考怎么样让教育回到它的本源上来。也就是说,教育要遵道而行。

    在我看来,教育的道有两条,一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二是教育和教学本身的规律。

    现在,我们教育在新的时代、新的发展格局下,扎根中国大地、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有了新的顶层设计和方法论,并且还有了建成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景目标。当下,我们需要踏踏实实地践行“以教育家精神为参照、指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不少一线教师会觉得教育家精神与自己有距离。普通教师可以怎么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

    陈立群:对于每一个教师而言,教育家精神的弘扬其实就在身边,就在每一天每一件事情中。有些教师觉得教育家精神离自己比较远,其实,《说文解字》已经对什么是“教育”讲得很清楚,那就是上行下效、因材施教。这说明什么?说明教师的示范引领非常重要,教师按规律办事特别重要。

    教师的精神空间决定了教育的空间,教师的人格和精神魅力决定了教育的魅力。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关爱活动,关爱是教育的本源与灵魂,教师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去做事情,而且要一边做一边想,不断地进行归纳、思考和提炼。

    我曾说过,谁能更多、更好地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谁就是“草根”教育家。教育家一定是从实践中来的,但关键是教师能不能为自己的实践智慧找到理论源头。

    在成长为教育家的必经之路上,您对青年教师有哪些建议?

    陈立群:按照教育规律来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要搞清楚两件事:一是教育以德为先,那么学生的品德是怎么内化进去的、内在规律是什么?二是学生的学习是怎么学进去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学生的品行内化是一个“知情意行信”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只有做好“情感的激发”和“意志的强化”这两个环节,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行合一;教育最为本源的动力,还是情感驱动。学生的学习,识得的是知识,习得的是技能,悟得的是智慧;或者说,有悟才有得,识得的是“知”,习得的是“术”,悟得的是“道”,是一种规律性的认识。这两条我觉得特别重要,这关乎教师的爱与责任,也关乎教师的职业尊严。

    我常对青年教师说,各行各业里头都有佼佼者,而这些顶尖的人无非就是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比别人钻得更深、研得更透、走得更远、做得更纯粹。所以,除了一生择一事的坚守,普通教师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还一定需要有反思精神,而且还要对自己的反思进行再反思,这也叫作元认知。我一直相信,有什么样的认知,就在什么样的维度、过什么样的生活。教师一定要会反思,要去找教育教学的规律,要去“悟道”。

    时至今日,我和很多教师一样,感到追求教育家精神仍“在路上”。我认为,不要因为可能一直“在路上”就不去上路,正如很多美好的理想一样,追求教育家精神,可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如今,我已经退休了。对于无数还奋斗在一线的教师而言,他们将亲身参与并见证我们国家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这一转变,这是无上荣光。我祝愿他们在追求教育家精神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和收获身为教育者的职业幸福。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11-19/xw_6460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