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推动区域教师数字素养均衡发展

网友投稿  2023-11-17 08:08:08  互联网

    ■策论·以教育数字化助力教育公平系列评论之三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教师群体的数字素养提升愈发重要。教师数字素养参差不齐,可能会衍生出不同地区间更大的数字鸿沟。而具备良好数字素养的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公平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和环境,进而助力解决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标准、规范制度,且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这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提升关键软实力和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了支撑,对于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区域间的数字鸿沟,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当前不同地区间教师数字素养的水平差异较大。长此以往,势必对东中西部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对此,迫切需要从主体认知、环境创设、区域融合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深化主体认知,打造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强引擎”。促进教师树立自主发展意识,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有效方式,也是激发教师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当前,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已经对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与外延、标准与路径作出了相关规定,构建了相对清晰的标准体系。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从教育主体视角出发的政策设计还不多。尤其是在一些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地区,硬件投入较多,相关培训也较为丰富,而对如何激发教师自主发展意识,如何主动探索和应用数字技术却关注不足。这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相关领域的专家充分借鉴国内外教师数字化建设的经验,激发教师应用数字技术的主动意识,培养他们在数据伦理、隐私保护、网络安全、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能力,进而提升个人的数字素养。

    优化外部环境,创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训场”。当前,囿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基础信息化建设仍相对较低,教师数字素养建设所需的平台、资源、技术等,并不能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教师数字素养的全面提升,需要开放协同的数字素养培育环境与生态。在政策环境建设方面,各地要根据上级政策框架,因地制宜地开展政策机制建设,以制度建设保障教师数字素养培育,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关系教师个人发展的关键事件上配套激励措施。在文化环境建设方面,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支持和鼓励校内外教师有效利用数字工具开展在线协同育人工作。通过教学技能大赛、公开课、教学研讨等活动,强化教师间、教师与相关企业间,以及教师与家长间的深度沟通,激励教师在日常教学研究中用好数字技术工具,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推动区域融合,构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同心圆”。以组团帮扶的形式促进不同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均衡发展,将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着力点。一方面,要在区域协同中构建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路径,制定东中西部协同框架下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长期计划。对于师范生培养,可在课程学习、教学实践、科研训练等培养环节,设置数字化素养提升课程,激发师范生自主理解并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进而强化其应用数字技术提升教学的能力。对于入职后的教师培养,应引导更多东部地区的优质师范生到中西部地区扎根、发展,同时按照群体类型,分层次、分类型制定数字素养提升方案,按照教师发展进阶阶段制定培育目标。另一方面,依托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探索以组团帮扶的模式,推进区域间师范院校间的资源共享、合作共研、人才共育。以东部地区帮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师范院校的形式,加快信息化技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提升信息化管理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整体实力,助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进一步弥合信息鸿沟,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全力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面向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地区的教师数字素养培养和测评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能力指标体系更好地落地实施;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体系,实现不同区域间的协同育人;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资源,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中西部地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创设浸润式环境,进一步探索教师数字素养规模化提升的机制创新。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廉洁文化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11-19/xw_64637.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