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人们开始认识到心理素质在学生整体素质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沈阳市第七十六中学以心理教育发展为工作重点,深入探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未来成长的影响,着重打造积极心理素养培育基地,强化育人实效,培养学生优秀品格,打造“德美融通,润心树人”的育人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实施。
做足准备 以危机应对挑战
教育应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沈阳市第七十六中学以原有“三全”育心项目为发展背景,在2023年提出“德美融通,润心树人”的心育模式。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为目标,以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创造积极人生”为使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矫治助人模式向发展育人模式转变。最终实现四方协同——学校、家庭、医院、社会协同育人,四个保障——制度、人员、条件、经费保障,一个目标——实现学生受助、自助、助人。在该模式中,美育、德育相互联结,彼此渗透,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浸润心灵,提升学生心理韧性,培养积极心理素养。
多举并施 全局推动体系建设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学校以学生心理核心素养序列化为核心,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入手,多举并施,全面推动积极心理健康体系建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使学生学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培养出关心他人的习惯,提升创造力。
建设预防—预警—干预—转介四级工程,完备的“一生一档案”。全员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档案》,形成“学生自我评价—班主任追踪评估—心理教师干预咨询—校外医院转介”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格化管理。
建立“强基—赋能—成长”心理健康课程体系。一年级阶段:以学习心理辅导为重点,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二年级阶段:以交往心理辅导为重点,与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三年级阶段:以择业心理、成才心理指导为重点,同时加强对考生复习心理的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考试心态。
开展“浸润式、体验式、沉浸式”三大特色实践增效活动。组织心理团辅、心理情景剧、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心理知识储备;定制“5·25”春季心理健康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成立朋辈团体辅导队,提供多重心理服务,提升心育“细度”。
建立“他助—自助—助人”多层级心理服务体系。以“三全三育”为宗旨,开展合唱社团、武术社团、书法社团、文学社团以及心理社团(初高中各一个),成立社团联合会自动形成志愿服务社团,形成“6+1”的社团模式。
近一年来,学校通过学生心理核心素养序列化实验改革,最终形成以学生课堂为主体、教师课堂为引领、家长课堂为助力的立体化教育网络。
“心”育阳光 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学校通过长期坚持、稳步推进“心”育实践,不断见证学生的精神状态、行为习惯、团队意识等方面积极变化,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情况明显好转,个性心理素质大幅提升,违纪事件显著减少,全校学生展现出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活跃了学习氛围,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自项目实施以来,学校教师积累了大量积极心理学教学课件、积极心理素养培养活动方案、学生个体心理素养升级案例及分析相关论文等,有效地提升了教师专业素养,打造了一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心理素养培育的教师队伍,探索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德美融通,润心树人”特色育人模式。
立足于学校两年的实践经验,依托全员式的云平台大数据心理行为分析系统,以学校6个学段的《学生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数据为支撑,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最终提升了学生的尊严感、成就感、幸福感。
为了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经验交流、专题汇报和主题讲座,为本区域学校或其他区域有相同学情学校的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成功经验或有参考价值的做法借鉴。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更好地与家人、朋友、社会互动,从而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该项目通过开展强力措施调整学生心理困扰、加强社会帮扶,推动改善家庭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联合家庭、学校、同伴的力量巩固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效果;创新心理健康工作方式,使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和技术可以在整个学校教育和管理系统中得到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积极心理素养,切实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国之栋梁。
(沈阳市第七十六中学党支部书记 王雁丽 校长 祁德友)